一、什么是旅游流?
旅游者从始发地至目的地所产生的客流。又称旅游者潮流或旅游人流。它的产生受制于多种因素,如旅游者常居地的地理环境、民族特性、生活习俗、个人爱好、文化素质、宗教信仰、职业状况、年龄性别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强度、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旅游经营者的信誉、交通运输的便捷和安全的保证等。根据旅游流持续力的变化,可以分为稳定性旅游流和非稳定性旅游流两类。
稳定性旅游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保持均一的客流强度,客流量的变幅小或处于不断增长趋势。例如,北欧诸国气候寒湿,居民每年往往举家南下,涌向阳光明媚的地中海沿岸旅游胜地度假。这类旅游流表现为定向的、往复式的、不断再现的旅游行为。就个别旅游者来说,目的地选择上会有所变化,但就总体而论,其变幅甚微,因为部分人流改变,会被另一部分人流的改变所递补。同样,文化上的吸引也能形成稳定性的旅游流。如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人民,到中国的游览访问亦可形成稳定性旅游流。此外,宗教朝觐也可形成稳定性旅游流。寻根旅游也是如此,每逢中华民族传统的春节、清明节,香港、澳门居民回家乡省亲、扫墓者常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
非稳定性旅游流则相反,某些地方由于特殊原因只能激发旅游者进行一次性旅游,以后也不会有其它旅游者补充。这类旅游流特征为突发式、非定向和时间短暂。如4年一度的奥运会,往往使举办城市的游客数量超过平时几倍至几十倍,奥运会结束后游客数量急剧下降,以后也很难再现这种盛况。这种突发式的游客密度很高的旅游行为,即称之为非稳定性旅游流。
旅游流常受政治局势、自然灾害、疾病流行、意外事件的干扰,使旅游流发生异变。旅游流的确定一般要通过数理统计、回归分析、抽样调查和模型预测等方法来完成。
研究旅游流的流向、流量及其变化规律、旅游者行为和消费特征,对于旅游地规划建设方向、规模、等级及其与客源地间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论证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特征有哪些表现?
第一,旅游消费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它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如发展,享乐,生存等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同时旅游消费对各行业有带动作用。
第二,旅游消费是主要以服务为主的消费,它可以是有形消费也可以是无形消费,包含着吃喝玩乐多方面。
第三,旅游消费和旅游业以及旅游产品一样,生产交换具有同一性,旅游消费必须要旅游者到达旅游目的地后才能产生,它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必须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上才能产生。
第四,旅游消费具有不了重复性和较大弹性,如果要想享受一样的东西必须重复购买。旅游消费的弹性大表现为各种和旅游有关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旅游消费。
三、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活动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开始的高不可攀,到后来“我想去桂林”,在到目前一到节假日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旅游活动也从奢侈品变为了大众高频次的日常消费品!
旅游产品也从最开始简单的旅行社组团观光,发展为目前自由行、亲子游、蜜月游、拓展活动、马拉松、骑行等等项目的旅游+细化市场!
而不同的文化需求又进一步促进旅游市场细致化产品的丰富。比如“军事文化”,对于这方面感兴趣的人也不少。这就需要更加专业的组织来带领或者引导大家,探讨、参观、组织一些活动,不论线上线下。比如“西方文化”可以深入实地了解,感知与我们的不同!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也是大众物质生活发展良好的必然趋势,也是大众对于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必然追求!
四、旅游消费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什么二是什么?
它的消费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消费,包括行.住.食.娱等方面的实物结构。另一类是精神消费,即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所享受到的无形的劳务性价值结构。
五、试述旅游、旅游者、旅游产品、旅游业等概念的关系和区别(要书面的)?
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有偿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旅行社、交通客运部门和以旅馆为代表的住宿业部门。居于这三个部门的企业因而也构成为三种类型的旅游企业,即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者构成了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的媒体——旅游业。主体、客体和媒体三者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紧密结合,构成旅游活动的整体——人类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