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春潮的句子5个?

1、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已臻神韵一格,虽是诗,却有天籁之音。读完清音在耳,妙不可言。





2、

明月随良缘,春潮夜夜深。

——《王昌龄·送郭司仓》

王昌龄啊王昌龄,七言已让人叹服。五言也是如此之好,“

春潮夜夜深

”比之“

江边明月楼

”高出好几个境界。深的哪里是春潮,而是夜复一夜的思念。





3、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王维·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清代文(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评价晚唐词人温庭筠)

4、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





5、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 春闺思》

笔意虽淡,情思绵远。





6、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情思细腻、摇荡人心。





7、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苏子瞻对此句似乎很珍爱,我也很喜欢这句。人在船上,船随风波起伏,而人在船中,也跟着青山和船一道一起一伏。妙不可言。




8、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9、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青门引》

张子野笔辟蹊径,不写荡秋千的人,而借秋千影来展示他人对春残花落的无感无知和作者的多愁善感,以他人之乐反衬己之哀。





10、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与“云破月来花弄影”和“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合称“三影”,同为名句,系描神之笔。





11、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11、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少游著词中,余最爱此首,王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评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未免刻薄!

余知静安先生立学心切,赏“孤馆闭春寒”之沉郁深闳。然词之审美,盖不能一家之言,人各所好。余生于湘南之野,潇水之滨。零陵故郡,雄踞翼轸之福地,舜荫九疑之灵山。苍梧叠嶂,渌水潆回。观一目而慨终生。是与东坡居士皆偏爱“郴江”句,其得醇厚之旨,言尽而意不尽。





12、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风格清冷奇峻,俨然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所语。




13、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踏莎行》

末二句为传世名句,然今人不解其美。“月冷千山”极言清冷广远,“冥冥归去”指离魂已远,永不可回。王静安先生赞曰:“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反二语。”大概姜白石的“二四十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更为人广知吧。





14、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日暮西山,离人已远,满天凄风苦雨中独下西楼,离情之苦何以堪?





15、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李重元·忆王孙》

以少胜多,妙不可言。





16、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17、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

今人冯唐“春风十里”当化用于此,却无异娼妓、名媛之别。





18、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苏轼·正月十五往岐亭》

暗用杜牧之诗意,寄慨悠远。读此诗,可见苏子瞻作律诗,往往一气呵成、情思婉转、流畅生动,其才已到收放自如之境。





19、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众皆爱东坡词旷,余爱之写景之真,语出而置于眉睫,常使人身临其境,目睹其景。





20、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欧阳修·蝶恋花》

迷离杳渺,引人遐思,言尽而意不尽。作词如此,方为上佳。





21、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玉楼春》

“灯又烬”一语双关,卧房灯烬成灰,寓亲人相会也不可得。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此词当如是。





22、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此词永叔代表作也,情深意远,同样得韵外之旨。





2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工部作为唐朝文坛巨匠,佳作数不胜数!此首余之最爱,词丽而意苦,感昔伤今之叹全从以“又”字出。所谓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而言外黯然欲绝。杜工部七绝,此为压卷之作!





24、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义山给了我们不可多得的温柔悱恻,如灯下之人,对你娓娓述来。此诗时空交错,回环映照,一咏三叹,情意隽永。





25、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李义山诸诗中,余最爱此首。感人至深,深入肺腑。身长在,而情长在,情长在,而痛亦长存。





26、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苏轼·南乡子》

情景交融,情味深长。





27、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苏轼·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28、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李商隐·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29、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30、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31、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虞集· 《风入松·寄柯敬仲》

一句“杏花烟雨江南”,把江南的诗意概括到极致,美矣,尽矣。比之“春来江水绿如蓝”有过之无不及。





32、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 鹧鸪天》

久别重逢后那种难掩激动、欢呼雀跃的喜悦,所以生怕这次相逢会是一场梦。





33、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秦观· 江城子》

可惜再也没有后会之期,谁曾想生别竟成死离。





增补:


34、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还有什么比见到爱人更开心的事情?





35、

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张元干· 《石州慢》

点评:

有些人即便重见,也是“经年离别”,失去的永远无法弥补,这才叫真正的离恨。





36、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 《鹧鸪天》

一往情深,九死亦无悔矣。




37、

庭有枇杷,而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 《项脊轩志》

最令人心痛的或许不是睹物思人时,人已不在,而是你某一天,突然发现,对方生前留下的某件事物,一直默默地陪伴了你那么多年。





38、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韦庄·荷叶杯》

语淡而情深,可以说是刻骨铭心。





4、、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韦庄·菩萨蛮·其一》

我知道你一定要走,不管你是去做官也好,做买卖也罢,只希望你早一点回来,你要知道在家里有一个人在等着你,在绿窗之下,这个人像花一样美丽,也像花一样容易凋零、憔悴,你难道就忍心不赶快回来吗?





40、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韦庄·菩萨蛮·其四》

呵呵是笑声,我一开始读韦庄的词,很不喜欢“呵呵”这两字,毫无美感,而且“且呵呵”,写得好像很空洞。可后来才发觉他写得好,因为他本来就不是发自内心的欢笑啊,他真的是表面的笑声。空洞的笑声正好表现他那种空洞的悲哀的情绪,那真是“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41、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御街行》





42、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晏殊·木兰花》





43、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张先·千秋岁》





44、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45、

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

。——《冯延巳·菩萨蛮》

“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这样的句子,就不是温韦两个人有的。连绵的春雨,无边的春草,给我无边的苍凉的孤独感,在意境上和语言上是自成一格的。





46、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

想一个人想得肝肠寸断、百无聊赖的时候,抬头又忽然听到喜鹊的鸣叫,如何不让人芳心欲绝?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不写她听到“鹊喜”后的反应,余无尽情思,尽在言外,





47、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其六》

“悲近苦矣,‘一叶叶,一声声’已是凄苦难捱,'空阶滴到明'言痛苦之长,思念之深。温词中,盖此词得之深闳。”





48、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写情》





49、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钱起·归雁》





50、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51、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诸曲中,余独爱此句也。





52、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53、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踏莎行》





54、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踏莎行》



55、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56、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57、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





5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潜·《饮酒·其五》




59、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



未完·待更

欢迎关注点赞,大家交个朋友呀。

二、大家都在问

1、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已臻神韵一格,虽是诗,却有天籁之音。读完清音在耳,妙不可言。





2、

明月随良缘,春潮夜夜深。

——《王昌龄·送郭司仓》

王昌龄啊王昌龄,七言已让人叹服。五言也是如此之好,“

春潮夜夜深

”比之“

江边明月楼

”高出好几个境界。深的哪里是春潮,而是夜复一夜的思念。





3、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王维·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4、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





5、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 春闺思》

笔意虽淡,情思绵远。





6、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情思细腻、摇荡人心。





7、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苏子瞻对此句似乎很珍爱,我也很喜欢这句。人在船上,船随风波起伏,而人在船中,也跟着青山和船一道一起一伏。妙不可言。




8、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9、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青门引》

张子野笔辟蹊径,不写荡秋千的人,而借秋千影来展示他人对春残花落的无感无知和作者的多愁善感,以他人之乐反衬己之哀。





10、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与“云破月来花弄影”和“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合称“三影”,同为名句,系描神之笔。





11、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11、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少游著词中,余最爱此首,王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评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未免刻薄!

余知静安先生立学心切,赏“孤馆闭春寒”之沉郁深闳。然词之审美,盖不能一家之言,人各所好。余生于湘南之野,潇水之滨。零陵故郡,雄踞翼轸之福地,舜荫九疑之灵山。苍梧叠嶂,渌水潆回。观一目而慨终生。是与东坡居士皆偏爱“郴江”句,其得醇厚之旨,言尽而意不尽。





12、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风格清冷奇峻,俨然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所语。




13、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踏莎行》

末二句为传世名句,然今人不解其美。“月冷千山”极言清冷广远,“冥冥归去”指离魂已远,永不可回。王静安先生赞曰:“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反二语。”大概姜白石的“二四十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更为人广知吧。





14、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日暮西山,离人已远,满天凄风苦雨中独下西楼,离情之苦何以堪?





15、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李重元·忆王孙》

以少胜多,妙不可言。





16、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17、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

今人冯唐“春风十里”当化用于此,却无异娼妓、名媛之别。





18、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苏轼·正月十五往岐亭》

暗用杜牧之诗意,寄慨悠远。读此诗,可见苏子瞻作律诗,往往一气呵成、情思婉转、流畅生动,其才已到收放自如之境。





19、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众皆爱东坡词旷,余爱之写景之真,语出而置于眉睫,常使人身临其境,目睹其景。





20、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欧阳修·蝶恋花》

迷离杳渺,引人遐思,言尽而意不尽。作词如此,方为上佳。





21、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玉楼春》

“灯又烬”一语双关,卧房灯烬成灰,寓亲人相会也不可得。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此词当如是。





22、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此词永叔代表作也,情深意远,同样得韵外之旨。





2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工部作为唐朝文坛巨匠,佳作数不胜数!此首余之最爱,词丽而意苦,感昔伤今之叹全从以“又”字出。所谓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而言外黯然欲绝。杜工部七绝,此为压卷之作!





24、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义山给了我们不可多得的温柔悱恻,如灯下之人,对你娓娓述来。此诗时空交错,回环映照,一咏三叹,情意隽永。





25、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李义山诸诗中,余最爱此首。感人至深,深入肺腑。身长在,而情长在,情长在,而痛亦长存。





26、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苏轼·南乡子》

情景交融,情味深长。





27、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苏轼·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28、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李商隐·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29、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30、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31、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虞集· 《风入松·寄柯敬仲》

一句“杏花烟雨江南”,把江南的诗意概括到极致,美矣,尽矣。比之“春来江水绿如蓝”有过之无不及。





32、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 鹧鸪天》

久别重逢后那种难掩激动、欢呼雀跃的喜悦,所以生怕这次相逢会是一场梦。





33、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秦观· 江城子》

可惜再也没有后会之期,谁曾想生别竟成死离。





增补:


34、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还有什么比见到爱人更开心的事情?





35、

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张元干· 《石州慢》

点评:

有些人即便重见,也是“经年离别”,失去的永远无法弥补,这才叫真正的离恨。





36、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 《鹧鸪天》

一往情深,九死亦无悔矣。




37、

庭有枇杷,而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 《项脊轩志》

最令人心痛的或许不是睹物思人时,人已不在,而是你某一天,突然发现,对方生前留下的某件事物,一直默默地陪伴了你那么多年。





38、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韦庄·荷叶杯》

语淡而情深,可以说是刻骨铭心。





4、、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韦庄·菩萨蛮·其一》

我知道你一定要走,不管你是去做官也好,做买卖也罢,只希望你早一点回来,你要知道在家里有一个人在等着你,在绿窗之下,这个人像花一样美丽,也像花一样容易凋零、憔悴,你难道就忍心不赶快回来吗?





40、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韦庄·菩萨蛮·其四》

呵呵是笑声,我一开始读韦庄的词,很不喜欢“呵呵”这两字,毫无美感,而且“且呵呵”,写得好像很空洞。可后来才发觉他写得好,因为他本来就不是发自内心的欢笑啊,他真的是表面的笑声。空洞的笑声正好表现他那种空洞的悲哀的情绪,那真是“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41、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御街行》





42、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晏殊·木兰花》





43、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张先·千秋岁》





44、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45、

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

。——《冯延巳·菩萨蛮》

“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这样的句子,就不是温韦两个人有的。连绵的春雨,无边的春草,给我无边的苍凉的孤独感,在意境上和语言上是自成一格的。





46、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

想一个人想得肝肠寸断、百无聊赖的时候,抬头又忽然听到喜鹊的鸣叫,如何不让人芳心欲绝?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不写她听到“鹊喜”后的反应,余无尽情思,尽在言外,





47、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其六》

“悲近苦矣,‘一叶叶,一声声’已是凄苦难捱,'空阶滴到明'言痛苦之长,思念之深。温词中,盖此词得之深闳。”





48、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写情》





49、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钱起·归雁》





50、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51、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诸曲中,余独爱此句也。





52、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53、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踏莎行》





54、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踏莎行》



55、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56、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57、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





5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潜·《饮酒·其五》




59、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



未完·待更

欢迎关注点赞,大家交个朋友呀。

三、冯延巳词中深俊婉约中的深的理解?

这句话出自清代刘熙载的《艺概》:“冯正中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冯延巳为五代一大词家,与唐代的温庭筠,韦庄鼎三足,对北宋晏殊、欧阳修影响很深。王维国《人间词话》称之为“开北宋一代风气”的人物,著有《阳春集》。

词作的特点

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

虽然他的词从表面看来,似乎也未曾脱除五代一般小令的风格,其所叙写者,也不过一些闺阁园亭之景,伤春怨别之情,但若就其内容之意境而言,则冯词却已形成一种重要的开拓。

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

四、举例分析李商隐抒情诗的风格特征?

情致深蕴,是其根本特征。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像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

再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表面上写绝望的悲哀,骨子里却又透露了绝望掩盖下相思如春花萌发、不可抑止的炽热情怀,显得分外沉痛而富有感染力。

刘熙载所谓"深情绵邈"(《艺概·诗概》),张采田所谓"哀感沉绵"(《李义山诗辨正》),都是指他诗歌的这个特点。 李商隐诗歌的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

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

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如《日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他善于驱遣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如《夜雨寄北》、《嫦娥》。

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襞□重重,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如《锦瑟》、《碧城三首》。

他又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

前人说他"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生诗集笺注》),分析是很中肯的。当然,刻意求深求曲,也会带来晦涩费解的弊病。

诗人的一部分作品迷离恍惚,旨意难明,有的甚至成为千古揭不破的"诗谜",导致妄为比附、影射的索隐风气,他是不能辞其咎的。

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

处在晚唐采缛藻繁的诗风影响下,李商隐的诗歌也自有富丽精工的一面。

但他不局限于华艳,而能够在□丽之中时带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词婉的作风分不开的。

约略同时而辞采相近的作家中,如果说李贺的特点是瑰奇,杜牧是俊爽,温庭筠是绮密,那么李商隐恰恰就是深婉。

五、李商隐诗歌特点的语句?

情致深蕴,是其根本特征。

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像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

再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表面上写绝望的悲哀,骨子里却又透露了绝望掩盖下相思如春花萌发、不可抑止的炽热情怀,显得分外沉痛而富有感染力。

刘熙载所谓"深情绵邈"(《艺概·诗概》),张采田所谓"哀感沉绵"(《李义山诗辨正》),都是指他诗歌的这个特点。 李商隐诗歌的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

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

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如《日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他善于驱遣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如《夜雨寄北》、《嫦娥》。

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襞□重重,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如《锦瑟》、《碧城三首》。

他又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

前人说他"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生诗集笺注》),分析是很中肯的。当然,刻意求深求曲,也会带来晦涩费解的弊病。

诗人的一部分作品迷离恍惚,旨意难明,有的甚至成为千古揭不破的"诗谜",导致妄为比附、影射的索隐风气,他是不能辞其咎的。

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

处在晚唐采缛藻繁的诗风影响下,李商隐的诗歌也自有富丽精工的一面。

但他不局限于华艳,而能够在□丽之中时带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词婉的作风分不开的。

约略同时而辞采相近的作家中,如果说李贺的特点是瑰奇,杜牧是俊爽,温庭筠是绮密,那么李商隐恰恰就是深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