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消费券哪些地方能用?

迎新消费节”消费券可使用的商家范围如下:

  1. 万达广场(西湖店);

  2. 天虹商场(中山店);

  3. 朝阳洲天虹购物中心(九州店);

  4. 天虹超市(汇海国际广场店);

  5. IM乐盈广场(八一店);

  6. 大润发(八一店);

  7. 苏宁易购(八一广场店);;

  8. 苏宁易购(老福山店);

  9.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

  10. 绿地井象·中华米粉街;

  11. 红星美凯龙

乡村旅游发展建议和思路?

乡村旅游不能盲目发展 ,要依据地域特色,历史 文化等特点 ,打造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乡村旅游,人为的乡村景点或许一时人满为患 ,终究会门前冷落,时间短 也许成本儿也不能收回 。 

2020年广西旅游数据报告?

据统计,2020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61亿人次,同比恢复75.5%,旅游总消费7267.53亿元,同比恢复71%。

今年,广西将继续提振文化旅游消费。指导和支持南宁、桂林等市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围绕“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发展战略,开展“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广西人游广西”“冬游广西”“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等系列宣传促销活动,适时推出各类特色旅游线路产品组合和优惠政策,指导开展夜游景区、夜间演艺、夜游街区等广西夜间文化旅游活动,培育文旅消费热点,提振文旅消费市场。

文旅系统三抓三促活动实施方案?

1 是必要的。

2 三抓三促活动是指抓好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抓好文化旅游消费促进、抓好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三个方面,这些方面的目标都是为了推动文旅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文旅业的质量和效益。

3 实施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具体任务;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鼓励文旅企业和个人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的文旅消费意识和文化素养。

风起洛阳会给洛阳带来多少好处?

《风起洛阳》等系列节目的打造,是洛阳重塑文旅品牌、推进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针对全球亿级年轻群体的一次洛阳文化洗礼,对于打造“在洛阳,正青春”的城市形象、构建青年友好型城市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洛阳在打造文化IP上下深功夫,创新思路,紧抓机遇,凭借唐宫小姐姐、龙门金刚等具有隋唐特色的文化节目,为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崭新的活力。洛阳大力发展文旅新业态、开发文创新产品、打造文旅新园区,积极推动洛阳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新趋势,实施文旅消费促增行动,在文化IP的打造上做足文章。

组织历史、民俗、文艺等领域专家学者深度参与内容创作,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产品有机地融入各个项目,围绕黄河文化、博物馆之都、最早的中国、大遗址保护、河洛文化、牡丹、美食、民俗等主旨,深入浅出地讲述洛阳故事。做好线上流量的线下转化。《风起洛阳》《登场了!洛阳》等项目拍摄的花絮等广泛关注,已经数百次登上各类媒体的热搜榜,超过热搜产品有记录以来的总和。《风起洛阳》上线后,积极开展“风起洛阳探秘神都”等联动引流活动,将线上关注转化为线下旅游,切实推进“引客入洛”、拉动文旅消费。

与此同时,马伯庸长篇历史小说《洛阳》计划发表;人文综艺节目《登场了!洛阳》口碑收官,成绩斐然,神都书院落地隋唐洛阳城景区;真人电影《风起洛阳之阴阳界》已杀青,动画《风起洛阳之神机少年》年内上线;舞台剧、剧本杀、主题酒店、VR全感互动正在洛邑古城落地筹备中。华夏古城宇宙内容的逐渐丰满,标志着影视IP开发赋能城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创新宣传手段和承载方式,将洛阳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梳理,全力塑造“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文化品牌,把洛阳文化IP推向全球视野。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正着力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顺应数字化时代的传播规律,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为主,加强交互传播,创造性做好文旅营销,让洛阳成为让人津津乐道、令人心驰神往、使人络绎不绝、叫人流连忘返的文化旅游“打卡地”。

贵州省推进旅游产业化实施意见?

(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贵州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域旅游资源大普查,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落户,实施山地旅游标准化三年行动,着力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抢占山地旅游、全域旅游发展高地。

(二)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培育壮大产业新增长点。“十三五”以来,贵州累计推出588个新项目新业态。大力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和“1+5个100”工程,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增至137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7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大力实施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开展“宣传促消费扶贫”十大行动计划,制定推广乡村旅游管理服务3个省级标准。

(四)宣传推广引资引源,提升多彩贵州频带形象。充分把握旅游业“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等特点,深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讲好多彩贵州故事,构建多维度宣传推广体系、差异化优惠政策体系。

(五)加大政策纾困力度,推动旅游产业提振复苏。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在全国率先全域有序开放贵州旅游景区,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和旅游市场恢复发展。

(六)强化旅游市场监督,优化贵州旅游服务环境。“一手抓流量、一手抓质量”。近年来,贵州布局建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同时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依法严打旅游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