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龄古称谓?
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除了这样的总体分类之外,古代还有一些特殊年龄的对于的具体称谓。
一、具体年龄对应称谓及其来源和含义:
0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
童龀——通常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10岁: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以豆蔻来指代女子13岁。
15岁: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束发——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为十六岁。
破瓜、碧玉年华——古代将瓜拆分成两个八来纪年,破瓜即为两个八,相加为十六岁。
20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体型尤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
30岁:而立——指男子三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0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岁:天命——指男子五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一百的一般为五十。
60岁:耳顺——指男子六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花甲——天干地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六十年为一周。通常叫做“六十花甲子”,因此六十岁称作花甲。
70岁:从心——指男子七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古稀——古人很少有人活到七十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依次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的囍字似七十七,故代指七十七岁。
80岁:耄耋——指八十岁。《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耄耋泛指晚年,常代表八九十岁的老人。
88岁:米寿——米字拆开为八十八,故代指八十八岁,还可表示年事虽高但任食欲旺盛。
90岁:上寿——指九十岁。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褶皱如同老人的皮肤,故借此指代九十岁。
冻梨——年事较高的老人会有老年斑,如同冻梨上的斑纹,九十岁的老人也称冻梨。
99岁:白寿——九十九岁比百岁差一岁,百字去掉一为白,故称白寿。
100岁:期颐——是一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到一百岁,吃饭穿衣都要孝子来照顾。故称一百岁为期颐之年。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为廿(二十),下面为八十八,两者加和为108岁。
140岁:双稀、双庆——七十岁为古稀之年,140岁为两个七十岁,即为双稀。
二、古代男子及笄是什么意思?
及笄是古代十五岁女子的成人礼,弱冠是古代二十岁男子的成人礼。这两个岁数代表女子和男子都已成年,女子需要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而男子就需要带上成人的帽子。 举办的地点要在自家的家庙中举行,是要亲人去主持的。行礼的日子要精挑细选,然后叩谢父母。
三、豆蔻年华中的豆蔻是什么意思?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豆蔻年华
【解释】: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示例】: 而正值豆蔻年华的我却渴望母女间有一种推心置腹的倾心交谈。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含苞欲放、含苞待放、金色年华、黄花少年、二八年华、及笄年华、锦瑟年华、含羞待放、黄金时代
【反义词】桑榆暮景、人老珠黄、风烛残年、有生之年、不惑之年
扩展资料
1、豆蔻年华的近义词
二八年华
【解释】:十五六岁的好年华。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 。一般都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黄金年龄。
【出自】:李白《江夏行》:“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正好见一个卖酒的少妇,年方二八,红妆靓然,与夫一同当垆卖酒。
【示例】:明明是二八年华,给人的感觉却是那样的悲凉,拥有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沧桑。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2、豆蔻年华的反义词
风烛残年
【解释】: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六:“有许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过风烛残年,而侵略者的枪炮打碎了他们的希望。 ”
【示例】:画中的老人虽然已是风烛残年,眼睛里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