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环境下消费者的行为特点?

消费者行为在狭义上讲: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在广义上讲:消费者为索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它涉及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也涉及交易的过程。

1.消费支出及支出预算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消费倾向变化趋势;

2.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者的支出结构计划,消费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购买产品的心理和具体行为。

二、夜景经济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

夜间经济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需求新潜力、供给新动能。相对于白天走马观花景区打卡,夜晚的休闲属性更有助于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感知与生活方式的体验。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夜间经济质量专项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高、消费旺,九成左右游客有夜间旅游体验的经历,2020年中秋期间游客夜间消费占目的地夜间总消费逾三成。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与南大信息学院、携程等咨询平台机构合作的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研究表明:夜游消费数据稳步增长,观光游船、主题活动、餐饮、文化体验活动成夜间旅游的新宠。在平均停留3天的国内游客样本群中,高达54.5%的受访者会有2个晚上去体验当地生活,而18~45岁间的中青年亲子游、情侣游的夜游热度最高,占比68.9%。


夜间经济是国家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业态、新效能。发展夜间经济有助于推动城乡目的地资源配置从空间拓展转向时间延展,有利于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少地方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出台了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包括购物、餐饮、电影、灯光亮化工程。总体上看,已经出台的政策主要着眼于本地居民的夜间消费。如何把游客消费纳入其中,在本地居民的基础上增加旅游消费增量,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政策设计亦相当重要。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持续开展的中国游客出境满意度与国内游客满意度调查数据表明,这种显著差异首先表现在消费总量上,受到时间成本、距离成本等强约束,游客消费支出总额会明显高于本地居民,关注夜间游客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消费对地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实现量增。而且这种显著差异还反映在游客消费支出结构上,尤其是近两年我国包括旅游在内的重点领域出现的消费升级新趋势,从夜间游客视角重构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正带动许多目的地以数字智能技术为触媒,实现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思考


夜游产品将是实现夜间经济效益的核心抓手,需要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如何才能留住游客。笔者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夜间旅游项目,应通过灯光、置景、多媒体等各种科技渲染手法,为游客打造多角度的场景化环境,让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更具有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其次,“白+黑”模式延长旅游时间,刺激旅游消费。由传统白天游增加夜晚游,既丰富旅游产品业态类型,又可以把白天景区的游客承接下来,引导游客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延长游客旅游时间,从而达到刺激旅游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再次,带动区域旅游产业链发展。夜游项目受益最为明显的就是住宿业和餐饮业。


最后,通过打造夜游项目,使之成为区域内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转换中枢,让白天各景区的游客,在这里产生交叉、互哺效应,促进旅游产业各环节融合发展,形成可持续性的旅游产业链。


此外,夜间经济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统筹协调推进。


夜游参与度高、消费旺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拓展多元化的夜游项目,丰富游客夜游体验,促进夜间消费,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放眼世界,如哥本哈根、伦敦、首尔等世界旅游城市,成功的夜间休闲和夜游项目往往以文化艺术和城市空间为依托,融以光影秀、灯光雕塑、灯光交互装置,加入沉浸式表演和休闲娱乐的互动,吸引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参与。夜游项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打造核心吸引力”为目的,综合多种旅游产品形式,形成多元化的夜游消费体系。在夜游网红项目层出不穷、潮流瞬息万变的当下,固步自封只会快速“过气”。只有准确调查分析现有市场需求,深挖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创造出引领市场潮流的夜游产品,使得健康发展的夜间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文旅融合的强力支撑。

三、旅游形象构成要素?

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形象硬件定位和形象软件定位两大方面。旅游消费者通过对这两大旅游形象定位的感知,由最初接触时获得的认知体验到深度接触后形成的情感体验,从而可以综合出对旅游景区整体主题形象的感知。

四、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对旅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使旅游形成深度,使垂直细分更具结构价值;

2、使旅游从物理空间向文化空间转换,从而拉阔广度;

3、利于打造旅游的个性化、差异化,以大幅拉升品牌价值;

4、增强游客的价值感、美感、愉悦感,从而创造了更大的消费粘性。一一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