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志于道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依于仁”,指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
“游于艺”:“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
“志于道”,“志”是指志向,“志于道”就是讲把“道”做为自己的志向,也就是把“道”作为自己奋斗的总目标;
据于德,古人讲“德者,得也。”所以“德”是讲收获,也就是成就,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据于德”就是阶段性规划的意思,先确定“道”是总目标,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将总目标划分成不同的阶段,一步一步的来实现,这就体现出了“据”的特点,总目标正是依据不同阶段的规划来保证最终实现的,所以叫“据于德”;
“依于仁”,“依”是依靠,我们有了总目标,又有了阶段性目标,那么依靠什么来完成?依靠“仁”,“仁”我们可以比喻为车,有最终目的地,又有阶段性目的地,然后再有一部车,就可以上路了。
“游于艺”,这是讲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和上面的例子衔接起来,就相当于是合理的路线,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到一个目的地,可以有多条路线,但最佳的路线,可能只有一个,“艺”体现出来的就是这个“最佳”的含义。
把上面的内容用这个例子总合起来就是,“道”相当于最终目的地,“德”相当于中间站点,“仁”相当于行路用的车,“艺”相当于最佳的路线。
我们先明确要去的地方,然后确定自己现在的位置,然后确定需要经过几个分点,先到哪里再到哪里,再然后检查一下车况,最后确定每一个分点的最佳路线,做完这些,顺利到达终点就有了保证,剩下的就是出发了。
三、如何志于道?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
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四、什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志于道:确立生命的目标。道是宇宙生命的终极真理。宇宙的形成,属于天道。人的切身问题,是人道。
据于德:找准做事的依据。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据于德,即是要以道德为根据。
依于仁:理顺待人的态度。人有志向,也有道德,所做的事才真正显出其价值。做事要顺利,还应该注意人际关系。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
游于艺:寻求内心的丰盈。“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游是遨游之意。“游于艺”可以回归到“至于道”,因为知识与艺术的目的,正在于探寻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现代社会,“天道”大约可以相应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人道”大约相应于各种人文学科。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精神生活,培养的是一种人文素养。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讲过:“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在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走出迷宫;历史让你知道,没有一种现象是孤立存在的。”一切一切精神生活,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五、风乎舞雩咏而归游于艺?
“风乎舞雩咏而归”出自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当中,风乎舞雩咏而归游于艺的意思是(天气暖和)一行人到沂水河里去游泳,在舞雩台上吹着风,最后唱着歌一起回家了。“游于艺”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春秋时期]《论语》述而篇。 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