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的传播学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牌传播理论:旅游目的地可以被视为一种品牌,品牌传播理论可以用于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和塑造过程。品牌传播理论包括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渠道、品牌形象塑造等内容,可以帮助解析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和推广策略。

2. 形象塑造理论:根据传播学理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通过不同渠道、媒体以及旅游产品和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塑造的。形象塑造理论研究了形象的构成要素、传播渠道和塑造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建构过程。

3. 社会认知理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是基于旅游者的个人和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感知和解释来形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帮助理解个体如何通过自身的经验、社会交往和媒体信息等来构建和改变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

4. 感知与态度理论:感知与态度理论研究了感知对态度形成和行为选择的影响。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中,感知与态度理论可以帮助分析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及其对目的地的态度和行为选择的影响。

这些传播学理论基础可以互相结合,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二、旅游者距离知觉对旅游企业有什么启发意义?

游人对旅游目的地远近的判断标准有两种,即时间和空间。人们要外出旅游.首先就要面对从居住地到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距离.以某些具体的交通方式跨越这段距离,是旅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距离的远近,成了人们做出旅游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感知距离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旅游距离感知理论)

  虽然多数情况下,旅游者能够比较准确地知觉到两地之间的距离。但是,有时他们也会在知觉中歪曲距离,如经济发达地区比落后地区近,显然,这与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有关。

  旅游者的距离知觉对旅游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阻止作用和激励作用两个方面。旅游行为是一种代价相当大的消费行为,距离越远,代价就越大。这些与距离成正比的代价,被称为旅游行为的摩擦力,压抑人们的旅游动机,阻止旅游行为的发生。

  在诸多代价中,金钱与时间是最重要的两项指标,它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旅游行为是否发生。距离居住地越近的旅游目的地,游人越多;距离居住地越远的旅游目的地,游人越少。这就是距离阻止作用在起作用。

  当旅游者感知某些旅游目的地距离遥远时,既可能阻止旅游行为的发生,也可能激励旅游行为的发生。距离遥远的知觉印象对人们旅游行为的激励作用,在以观光为目的的旅游行为中表现最为典型。对于旅游者来说,距离遥远通常意味着陌生。由于人类与生倶来具有探索意识与愿望,神秘陌生的遥远目的地反而构成了旅游区的独特吸引力。

  因此,这种由神秘、陌生和美等因素构成的吸引力的作用,常常会超过距离摩擦力的阻止作用把旅游者吸引到距离遥远的地方去旅游。总而言之,距离知觉对人们的旅游行为既有激励作用,又有阻止作用。但是, 距离知觉到底发生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则因人而异,因旅游吸引力而异。

三、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让渡价值的不同点?

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就是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顾客感知价值体现的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具有价值的主观认知,而区别于产品和服务的客观价值。

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顾客总价值(total customer value)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total customer cost)是指顾客为了购买一件产品或服务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顾客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二者的区别是顾客感知价值是主观的,个性化的,因顾客的不同感受而不同,而顾客让渡价值是总价值货币的差值,是较客观的。顾客感知价值是从顾客的感知出发,而顾客让渡价值是从企业的视角来定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