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业算不算口红效应?
算口红效应口红效应是指在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比较舍得在小物件上花钱,以弥补实际失去的购买力,旅游业也具有这种特征。
在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大规模购物,但仍需要消费旅游以满足生活需求。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选择旅游方式上也越来越追求品质,旅游线路和服务的升级和提高将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同时,刺激消费也需要更为细分的市场调研和营销策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
二、我国旅游市场的结构特征?
、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现状
“十二五”期间,在全面完成各项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我国旅游业奠定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在国际国内市场开发、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功能释放、体制机制创新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旅游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更加明确。
(一)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国内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牢固树立了在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扩大内需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十二”期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增长。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为10.1%,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人民素质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
1、市场持续增长
从2006年开始到2015年,我国国外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明显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更是高达40亿人。在保持旅游人数稳定上升的同时,出境旅游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旅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国内、入境、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共同发展的格局。
2、旅游效益显现
如图1—1从2006年到2015年,我国旅游行业收入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到2015年,我国国外旅游收入达到1136.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高达3.42万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到了4.13亿元。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旅游行业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逐渐显现。
(二)中国旅游产业市场集中度
指数分析衡量集中度最常用的指标有:CRn指数、HHI指数和洛伦茨曲线。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拟采用CRn指数作为主要分析工具。该指数通常用前几位企业的销售值占整个市场的销售总量的比重来表示,拟采用经营收入来衡量。一般地讲,这一指标数值越高,表明行业垄断就越高。同时,它综合反映了某市场中企业数目规模的分布情况,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
由表2—1通过对2008—2015年中国四大上市旅行社营业收入的计算得出了旅游行业行业集中度CR4,其数值均低于10%,根据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定量化分析的结论,CR4<30%所以目前我国旅游业属于分散竞争型。由中国旅游行业统计年鉴分析可知1990年以前我国旅游行业市場结构属于极高集中度的寡占型。而由上表中分析数据可得,随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大量旅行社不断涌现,在市场结构类型上由极高集中度的寡占型逐渐演化成竞争型。
二、旅游产业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的旅游业处于国家保护之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少引进激励机制,未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而且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现象,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走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制约企业的自我发展。
(二)规划不科学,环境破坏不时发生
在旅游开发阶段规划,未考虑环境要素专项保护措施,破坏自然文化遗产保护,高能浪费等现象不时发生。由于财政困难,有些景点对旅游设施的物质投入少,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如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产业市场改进措施
(一)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
全面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大项目建设,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通讯设施、重点城市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设施以及资源环境保护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干线公路、机场到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支线公路。
(二)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加快旅游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1、培育大型旅游集团,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
积极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引导和支持中小旅游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市场开拓能力,实施中小旅游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推进中小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2、鼓励旅游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引导旅游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引导旅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参展、宣传营销、质量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旅游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要求
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强对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和旅游城市建设规划中对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视,在旅游开发阶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旅游景区游客环境容量,明确环境要素专项保护措施,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处理、水土保持、大气保护、噪音控制以及环卫设施配套需进行专门规划。
四、总结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旅游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既有重要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我国旅游业已处在“市场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管理提升期”,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人们旅游的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
三、旅游者形成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我通常归结于外来不可抗因素)
1、天气状况,正常来说外出旅游天气糟糕的话客户潜在的满意度;
2、交通状况,旅途过程中堵车、车辆遇到大小车祸等;
3、目的地状况,旅游区接待能力(包括食宿、景区等),比如十一黄金周一家景区人头爆满出现人挤人的情况,只能走马观花,回到餐厅吃饭也是匆匆忙忙30分钟解决,游客满意度肯定也不高的。
主观因素(我通常归结于可避免因素)
1、相关人员服务态度及专业度,这里不单单只是讲导游和司机服务,从当游客打电话咨询-上门签约-出游前温馨提示-司陪服务-出游后回访等都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涉及到回头客的问题。
2、产品线路,丰富多样有特色,基本上计调设计线路前都会踩点,避免走回头路。 通常来讲客观因素无法避免,只能提前想好应急措施,真的发生了不可抗力因素,那么主观因素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站在第一线的永远是导游、司机,优秀的司陪可以扭转乾坤。
四、旅游者类型?
1、消遣型旅游者
这种类型的旅游者主要是追求享乐,他们在全部外出旅游者中所占比例最大。他们的需求特点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强。他们多数在假期外出旅游。他们多选择气候宜人的季节外出旅行,所以气候对他们的外出很有影响。
第二、他们对旅游目的地和出发时间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如果某个旅游目的地有不安全因素或服务质量不好,他们就会选择新的旅游目的地。
第三、他们一般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因为来时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他们会尽情享受目的地的各种资源。
第四、他们绝大多数是自费旅游者,对价格敏感,如果价格偏高或不合理,他们就会选择新的旅游目的地或项目。
2、差旅型旅游者
随着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往来的频繁,差旅型旅游者不断增加,他们已构成各国旅游业中重要的要素。
第一、他们人数少,但外出次数较为频繁。由于交往需要,他们必须经常前往目的地。
第二、外出时间没有季节性。因工作需要而外出,没有时间选择的可能,必须随时准备外出。他们的旅行不会形成季节性。
第三、对消费价格不敏感。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这类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比较复杂。他们在需求方面不同于前面类型的旅游者,但又兼有前两类旅游者的基本特点。
第一、无季节性。因家庭及个人事务而外出时间无固定性,只要需要随时都可能外出。虽然探亲访友多数会选择节假日,但就整体而言没有季节性。
第二、价格敏感。由于他们外出是自费,为减轻负担会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式。如果是急需外出,也不会太多考虑价格。
第三、目的地无选择的自由。由于不是漫游,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目的地。他们总是因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务而外出,所以无法选择目的地。即使有选择性,也是在一两个固定的目的地中做出选择,没有太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