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序数效用论论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从序数效用论的角度来说,每一元钱的支出取得的效用是不同的。人们会选择边际效用最大的物品先消费,从而逐渐选择次优边际效用点,直至支出达到收入限制点。

序数效用论是按效用大小的顺序来安排消费的,按此方法选择出来的消费者均衡点,有可能只是基数效用论中上升最快,一开始切线斜率最大的曲线(如上例中假设消费者处于饥饿状态,按序数效用论,只能选择先买饭,再买巧克力),也有可能实际上并未满足整体效用最大化(注意这里受到了收入和商品价格的限制,如果一开始总是选择边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消费,最后的剩余收入,可能无法再购买商品,造成收入的盈余,从而整体效用并没有基数效用论下的效用最大值)。

消费者均衡中的效用最大化是指总效用吗?

  费者在特定条件下(如喜好,商品价格和收入既定等),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到各商品的购买中,以达到总效用最大。

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货币分配比例达到最佳,即分配比例的任何变动都会使总效用减少,因此,消费者不再改变其各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这被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为M,消费者购买并消费X与Y两种物品,X与Y的价格为Px与Py,所购买的X与Y的数量分别为Qx与Qy,X与Y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为MUx与MUy,每1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为MUm,这样,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写为:   Px*Qx+Py*Qy=M(1)   MUx/Px=MUy/Py=MUm(2)   上述(1)式是消费者均衡的收入约束条件,说明收入是既定的,购买X与Y物品的支出不能超过收入总额M,也不能小于收入总额M。超过收入的购买是无法实现的,而小于收入的购买也达不到既定收入时的效用最大化。(2)式是消费者均衡实现的评价条件,即所购买的X与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每一单位货币不论用购买X还是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价格与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有那些影响?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具体介绍:1、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2、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在特定条件下(如喜好,商品价格和收入既定等),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到各商品的购买中,以达到总效用最大。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货币分配比例达到最佳,即分配比例的任何变动都会使总效用减少,因此,消费者不再改变其各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这被称为消费者均衡。

以序数效用理论画图说明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应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他们用偏好、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等工具来分析消费者均衡。

偏好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爱程度,偏好具有完备性、传递性、非饱和性等特点,偏好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无差异曲线是连续、不交叉、凸向原点的,通过无差异曲线可以确立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某一点切线的斜率为边际替代率,表示在维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其经济含义是消费者愿意用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其公式为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有递减的趋势。

消费者受到的约束为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为

,表示两种商品的市场交换比例。

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时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2)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因此,只有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才是最优购买组合,是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的消费者均衡点。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表示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应等于市场中这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比例。该条件也可以表示为

,即消费者在每种商品上的支出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效用的基数和序数假设所得出的均衡条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在基数效用论中,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时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

  MU1/P1= MU2/P2=… =MUn/Pn=λ。

  在序数效用论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之点,用公式表示为:RCS1,2 =P1/ P2。由于RCS1,2 =P1/ P2=MU1/ MU2,所以有MU1/P1=MU2/P2,这与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相同。

  可见,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以不同的方法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然而,二者所得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本质却是相同的。

序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消费者均衡的?

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达到均衡。

一般效用理论认为效用只是一个秩序的概念,而不是数量的概念。在商品效用分析中,不需要确定商品的具体数量或效用。

用第一、第二、第三个序数来解释各种商品效用中谁最大、谁最小、谁相同,就足够了,这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基础。

实际上,它代表基数效用,但也代表序数效用,而序数效用不能表示基数效用。然而,序数效用的使用避免了基数效用的计算困难。

序数效用理论利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条件,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在消费者偏好、收入等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轨迹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消费者的预算线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