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离山西远吗?

目前来说山东离山西不远了。现在国家的基础建设很完备了。高速和高铁都直达,现在自己开车走高速到山西太原也就6个小时左右,最好俩个人开车路上注意休息,应该6个半小时就可到达。乘坐动车或高铁相对来说是比较舒服的,大概时间3个多小时就可到达。

二、山东和山西是以什么山为界限的?

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古代的山东、山西,就是太行山以东是山东,以西是山西。现代中国行政区划中山东与山西是不接壤的,中间还隔着河北,习惯上还是说太行山是山东、山西的分界山脉。

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

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如今的行政区划。截至2019年1月,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

山西是明朝才有的,太行山以西。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下辖11个省辖市、11个县级市。

扩展资料

山东的历史沿革

夏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

商朝建立之前,山东西南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文王之子曹叔振铎于曹;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

齐国定都营丘,后改名临淄。鲁国都于曲阜。曹国建都陶丘。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有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邹、滕等国,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

山东和山西中间隔的是哪座山(山东和山西之间隔的是哪座山)

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拥有。

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秦并天下,分天下为36郡,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临淄郡、齐郡、东郡、薛郡、琅邪郡、胶东郡、济北郡。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将为王,将齐地划分为齐、胶东、济北三国。

西汉初年,山东大部分为齐悼惠王刘肥的封地。汉武帝元封五年(106年),划分天下为十三州,在山东地区设置了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徐州、兖州。一直延续到西晋时期。

东晋十六国北朝时期,至少几百万北方人民迁徙往南方、东方,大量北方、西方游牧民族进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北方等地,北方的民系出现巨大变化,山东地区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占领。

隋朝实行郡县两级制,山东省分属15个郡,共166个县。

唐朝全国设置10个道,以黄河为界,山东省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

三、山东,山西,中的“山”指什么山?

1山古指的是崤山:崤山以西为秦国以东为当时生产力较发达的六国。今天以太行山为界2湖为洞庭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浑天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来,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势路然历史的取景框中。

碧波万顷,沙鸥翱翔,浮光跃金,诗意荡漾。

更兼有日落黄昏下,点点渔舟唱晚,平湖秋月里,千倾碧波荡银彩。

此情此景,当是人间一绝。 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说法。虽然现今与几十年前相比,面积已小了一半,仍然还是全国第二大湖。洞庭湖跨越湘、鄂两省,古称云梦泽、五渚等,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大通湖组成。出名的景点有三江口、艑山、香炉峰、团湖等。洞庭湖是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无际,气势雄壮,自古就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骚客吟咏、歌颂。

屈原第一个来此吟哦,李白将船买酒白云边,杜甫却倚着栏杆与巴陵古城同醉于洞庭湖春色,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把君山看成白银盘里一青螺,孟浩然却喟然一声长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等。3河为今天的母亲河:黄河 呵呵,希望能帮到你

四、古代山东山西指什么山?

在古代,山西山东的山一是崤山,二是华山。

在古代,作为地区名的“山西”,最初并不指今山西省地区。从文献记载来看,战国至西汉,人们是以崤山(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或华山(今陕西省华县东)为界来区分山东、山西地区的,当时的“山西”,是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主要是指以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为中心的地区;当时的“山东”,主要指函谷关以东的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山西地区),有时也泛指战国时期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