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极化率是什么意思?
极化率通常是指物质在受到电场作用时获得与施加的场成正比的电偶极矩的趋势它是所有物质的属性,因为物质是由带电荷的基本粒子,即质子和电子组成的。当受到电场时,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受到相反的力并发生电荷分离。
极化率决定材料的介电常数,并在高(光)频率下决定其折射率。
原子或分子的极化率定义为其感应偶极矩与局部电场的比值;在结晶固体中,人们考虑每个晶胞的偶极矩。
二、介质的极化有什么样的机制?
常见的三种极化机制:电子位移、离子位移和固有偶极矩取向极化
其它极化机制:热离子弛豫极化,空间电荷极化
电介质的特点是,在电场作用下要产生极化或极化状态改变,它以感应的方式而不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电的作用。
不同晶系的晶体对称性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反映在介电性质上,就是他们的独立介电常数(或极化率)的数目不同,或者说,晶体的独立介电常数的数目与晶体的对称性有关。
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要产生极化。从微观来看,介质极化的形成可以有以下三种情形组成介质的原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原子的或离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即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其壳层电子的负电中心不重合,因而产生感应偶极矩,称为电子位移极化。
组成介质的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产生相对位移。因为正负离子的距离发生改变而产生的感应偶极矩,称为离子位移极化。
组成介质的分子为有极分子(即分子具有固有偶极矩),没有外电场作用时,这些固有偶极矩的取向是无规则的,整个介质的偶极矩之和等于零。当有外电场时,这些固有偶极矩将转向并沿电场方向排列。因固有偶极矩转向而在介质中产生偶极矩,成为取向极化。
三、极化度大小的比较?
判断极化率的大小的比较需要根据离子所携带的电荷量和离子的离子半径的大小,阳离子的正电荷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与阴离子电子云之间的牵引力越大,改变阴离子电子云的程度即越大,极化能力越强,极化率越大,离子键越趋向于共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