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盏茶是十分钟?

一盏茶的时间是10分钟

一盏茶古代计时的一种方法,在古代,喝茶的杯子则被称为盏,古代一刻等于三十分钟,而三十分钟等于三盏茶,因此一盏茶则等于10分钟。

一盏茶,一柱香是我国古代的计时方法。并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一盏茶的由来: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所以喝茶的时间来计时是很自然的。古人称喝茶喝酒用的小杯子为“盏”,所以才叫做“一盏茶”时间。

寺庙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烧香又是寺庙里最常见的宗教仪式,所以燃烧“一炷香”的时间也成了人们常用的表达时间段的用语。

其它表示时间量词的说法:

一壶酒的时间:一个时辰,两小时。

一餐饭的时间:半个时辰,一小时。

一炷香的时间:两刻钟,三十分钟。

一刹那的时间只有0.018秒。

一瞬间的时间为0.36秒。

一弹指的时间为7.2秒。

一罗预的时间为144秒。

一须臾的时间为48分钟。

古人常说的“一炷香”和“一盏茶”到底是多长时间呢?

在古代时间与现代的换算,1个时辰等于2小时。半个时辰为1个小时,1柱香约为半小时,半柱香则是15分钟, 一盏茶:约20分钟, 一顿饭:约1小时 十二时辰制。

一炷香的换算最早起源于僧人打坐修行,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可以看出古代僧人一天打坐得有12个小时,属于超负荷工作,在古人的观念里,时间的精准并不是很重要,毕竟他们不是八小时工作制。

也正是因为连古人他们所讲的一炷香是多长时间,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在古代正规的书籍里面,尤其是史书当中经常看不到一炷香,这样的说法,出现这个名词最多的一个是在传奇的小说当中,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在戏曲里面了,还有一个就是诗歌,这些都算是文学类的作品,艺术性高于生活性以及知识性,没有必要那么的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