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和刺史的区别?
1 知府和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中的两个不同等级的官员
2 在明清两代,知府为省级官员,主管州县的行政和司法事务;而刺史则为地级官员,主管州的行政和财政事务。
3 而在汉唐两代,刺史的级别高于知府,主要管理行政、财政和军事等方面的事务,而知府则是刺史的下属,主要负责地方治安和司法。
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官制的变革,知府和刺史的职责也会有所不同。
总之,知府和刺史在官职等级和职责范围上存在差异。
刺史和太守有何区别?
级别不同:
“刺史”原本是丰皇命和核检地方官的职务(俗称钦差大臣),后来权力扩大,就成了掌握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封疆大吏),品位很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太守”则是郡守(一郡之首),是“刺史”的下属,相当于现在的地区级的长官(市长、专员)。
宋朝的正四品官有多大官?刺史相当现在的什么官?有什么职能?
“正四品”属于封建时期九品十八级官员等级中的第七级,低于从三品,高于从四品;也是古代嫔妃品级。
宋朝诸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孝成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刺史是几品?
唐朝刺史等级为从三品下到从五品下之间。
刺史虽然都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但是级别却有所不同,唐朝的州分为按照辖区人口的数量分为3等,分别是上州,中州,下州,上州的刺史级别高于中州的刺史级别,中州的刺史级别高于下州的刺史级别。。
唐朝刺史,本为御史的一种,始于汉代。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