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融让梨》的文言文以及译文?
原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译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二、解密历史真相:还记得孔融让梨吗?
孔融4岁让梨,这个故事我们再小学课本都学过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孔融长大之后干什么了,最后又哪些成就? 孔融长大后正是三国时期,动@乱不堪,可谓是社稷不振,宗庙不修。
然而孔融长大后也是一副愤@青的样子,流传最广的就是,孔融说过:“亲爹有啥可孝敬的,当时他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性@欲@罢了;亲娘也没啥特别的,不过是个装东西瓶子,东西出来了,跟那个瓶子还有啥关系?” 这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可知在当时的魏国曹操统治,可是以孝道为主,选官都是要孝廉出身,而他自称孔子的后代,却大不孝。曹操每次出征,孔融总在后方捣乱,对谁都要喷上几句?曹操忍无可忍,就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三国志》中有记载,有史可寻~
三、孔融让梨是寓言故事吗?
是!孔融让梨既是寓言故事,出自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四、孔融让梨的真实结局?
说起孔融很多人首先想起的都是孔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话,但是最讽刺的是,孔融晚年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很多人都疑惑,甚至感觉不可置信,甚至有人怀疑是曹操为了报复孔融所谓,孔融“不孝”的言论究竟是真是假?曹操处死孔融,是为了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