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应用价值?

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全新的突破口,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巨大:

一是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脱贫奔小康、改造乡村和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

二是可与加快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成为一些地区的旅游优势和品牌;

三是可使乡村旅游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样板,形成特殊产业,减少城乡差距,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旅游怎样带动地方经济?

1.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不仅能够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厕所革命、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等,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并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的有力抓手。有利于统筹出台乡村旅游的农村用地政策;有利于创新金融产品,盘活旅游资产;有利于按旅游人口需求创新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规划。有利于统筹域内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3.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但旅游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体制、行业队伍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收入结构、旅游投资和经营环境等,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这些问题,大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去解决。

4.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旅游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口碑,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推进全域旅游,整体优化旅游的全过程,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才能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生态环境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

生态旅游扶贫是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创新实践。生态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能够促进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