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文化是现代旅游的核心?

1.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

3.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

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选择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

5.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学习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传播和交流了两地的文化。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旅游者大规模持续来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更多的是消极部分,最明显的是使当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这类变化对于

二、如何理解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旅游活动是人类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它需要社会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生产力发展导致人们工作时间减少、而且有了很好的经济条件,所以旅游活动随之产生,所以说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到了现代社会,旅游活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人民成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旅游活动的本质和社会意义与过去就有根本的不同。首先,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正在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其次,旅游是人类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再次,就构成现代旅游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旅游而言,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2)现代旅游的社会属性:

①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相适应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各个时代旅游的规模、内容和方式。

②旅游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旅游作为人民之间普遍性社会交往的一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加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有助于加强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旅游被人们称为“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补充,往往起到官方外交所起不到的作用。

③旅游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有的国家已经把旅游列为人们在满足食、住之后的第三大生活需要。在我国,旅游已经由少数人的活动发展为广泛的群众性活动。

三、举例说明文化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并说明我国现阶段传统文化有哪些变化?

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它的民族性,国别性或群体性.世界各民族都在自己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创造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样,各民族由于文化的不同消费者的行为也就会不同.

一,东方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中国文化为例.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人相信缘份,有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大多数中国人把一切不愉快或不幸的事归咎于天数.eg:遇到产品使用失败或者服务很烂的时候,中国人较少做出投诉,但是中国人在选择消费的时候又很注重与销售人员的"缘份"

2),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国人的团体取向,权威主义,面子和人情.重视家人,亲属,朋友的意见,习惯压抑自我的感受以求得和谐的关系.因此,团体对产品的购买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3),人与自己的关系,中国人容易形成自我萎缩的性格,由于集体主义的倾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态度,是中国消费者经常改变其预定的购买行为.

4),人与实践的关系,中国人缅怀过去,所以容易有较高的品牌忠诚

四、旅游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旅游活动的性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余暇时间在逐渐增多。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旅游活动正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种活动,它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高消费形态。?对这个问题,目前旅游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有人认为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本文认为旅游活动的属性是它的文化性,旅游是以文化为主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1 旅游活动的性质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诸多矛盾的统一体,旅游活动也不例外。在旅游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对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矛盾。产生旅游需求的是旅游者,提供旅游供给的是旅游产品经营者即旅游企业。因此,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矛盾又直接表现为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就旅游者方面而言,其旅游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观光旅游、寻根求源探亲访友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圣旅游、度假疗养保健旅游、体育与探险猎奇旅游、修学旅游、海底火山沙漠旅游以及各种专项旅游、兴趣旅游等等。但无论旅游者参加哪一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其旅游目的都是观光旅游了解世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旅游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因此,旅游者的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   旅游产品经营者主要指旅行社、旅游交通客运部门和以旅游饭店为代表的旅游住宿部门。它们共同构成了旅游业的三个主要职能部门。旅游产品经营者通过组织安排旅游活动,为旅游者提供交通、食宿、旅游等项服务,获取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其经营是经济性质的,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事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旅游活动的主要矛盾是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经营者之间的矛盾,而在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经营者之间,哪一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