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沙漠面积?
中国沙漠总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如果连同50多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在内总面积为1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中国西北干旱区是中国沙漠最为集中的地区,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80%,我国最著名的八大沙漠分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木塔格沙漠。
扩展资料:
一、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的第一大沙漠,面积33.76平方千米,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还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沙丘高度300米以上。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胡杨林和驼队是这里最动人的风景。
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的第二大沙漠,面积约4.88万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年降水量70-150毫米,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内植物种类丰富,达百余种。广泛分布以白梭梭、梭梭、苦艾蒿、白蒿、蛇麻黄、囊果苔草为主的多种短命植物等,清将左宗棠曾率军来此屯垦戍边。
三、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中国三大沙漠,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也是全世界第一个沙漠地质公园。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就位于巴丹吉林沙漠,高度达500米以上。虽然巴丹吉林沙漠降水量很少,但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是这里的“五绝”。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必鲁图沙峰海拔1617米,是世界沙漠第一高峰,也是沙漠旅游的最佳地。
四、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位于甘肃中部边界和内蒙古以及宁夏之间,是中国第四大沙漠,面积约4.27万平方千米,年平均降水量102.9毫米,终年盛行西南风。在腾格里沙漠深处有许多湖泊,著名的月亮湖,形如中国地图,富含钾、锰、氧化铁等微量元素,是天然药浴的好场所。这里肉苁蓉、锁阳等药材遍布。
五、柴达木沙漠
柴达木沙漠位于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第五大沙漠,面积3.49万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柴达木沙漠中有一条宽约20米宽、深约7-8米深的大土沟,内有一条宽约3米的小河,一年四季,长流不断,被称为柴达木沙漠的奇观。
六、库姆塔格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甘肃西部和新疆东南部交界之处,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是中国第六大沙漠,面积2.28万平方公里,玄奘西去印度,就曾穿越此沙漠。据记载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一片荒凉。不过,科学家最近又在沙漠中发现了清泉、沙生怪柳和野骆驼。
七、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长400公里、宽50公里,山丘高10-60米,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库布齐沙漠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能和太阳能,2015年,库布齐沙漠三分之一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八、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是中国第八大沙漠,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海拔1028-1054米之间。这里肉苁蓉种植面积达3000亩,人工梭梭林的营造面积将达到10000亩,沙漠治理取得显著效果,森林覆盖率由90年代的4.5%提高到现在的15.3%。
二、中国沙漠排名及面积?
第一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
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
名称由来
维吾尔语中,“塔克”、“塔格”、“博格‘达’”的“达(克/格,轻声)”都是山的意思。“拉玛干”,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大荒漠”,引申有“广阔”的含义;那么“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
第二大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面积有大约4.88万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水源较多。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专家这样评价:“沙漠里冬季有较多积雪,春季融雪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有的短命植物迅速萌发开花。这时,沙漠里一片草绿花鲜,繁花似锦,把沙漠装点得生机勃勃,景色充满诗情画意。”“春季开花的短命植物群落最引人瞩目,冬季的雪景、春季的鲜花、夏季的绿灌都各有特色。”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准噶尔盆地属温带干旱荒漠。
第三大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Badain Jaran Desert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位于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
主要属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东部小范围属阿拉善左旗。巴丹吉林系蒙古语,沙漠以一居民点而得名。沙漠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垂直高度约435米,堪称”沙漠珠穆朗玛峰”。处于阿拉善沙漠中心,气候干旱,流动沙丘占沙漠面积的83% ,移动速度较小 。
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 ~ 300 米,最高的达 500米。以复合型沙山为主,为北 30°~40°东方向排列,系西北风的强大影响所致。高大沙山的周围为沙丘链,一般高20~50米。沙丘和沙山上长有稀疏植物,西部以沙拐枣、籽蒿、麻黄为主;东部主要为籽蒿和沙竹,沙拐枣、麻黄等逐渐减少。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 ,为主要牧场。
沙漠因为缺少水而生成,因为缺水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极度干旱的巴丹吉林沙漠却有着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观,这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费解.高大沙山间的低地有144个内陆小湖,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由于蒸发强烈,湖泊积聚大量盐分,湖水大多不能饮用或灌溉。
东南部一些湖泊的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可供牧业利用。某些湖盆边缘仍有淡水泉出露,可饮用,为今后治理沙漠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大沙漠
--腾格里沙漠
Tengger Desert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沙漠海拔1200~1400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意为天,寓意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因此得名。
在腾格里深处有许多湖泊,远远望去,湖边堆堆盐囱恰似冰雪,湖面泛着银光,犹如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图片大沙海冰川。如面积有30公顷的沙漠高地湖泊高墩湖,湖里不但有鲤鱼,湖上还有野鸭、天鹅等30多种鸟类。平坦如坻的草原上,牛羊成群,骆驼游荡。那里最著名的是通湖草原,地势低洼,原为一沙漠深处的内陆湖,周围草场片片,有很多双峰骆驼。
第五大沙漠
--柴达木沙漠
柴达木沙漠是中国第五大沙漠,面积3.49万平方公里。柴达木沙漠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的腹地。海拔2500米-3000米,是中国沙漠分布最高的地区。干旱程度由东向西增大,东部年降水量在50~170毫米,干燥度2.1~9.0;西部年降水量仅10~25毫米,干燥度在9.0~20.0。盆地中呈现出风蚀地、沙丘、戈壁、盐湖及盐土平原相互交错分布的景观。
第六大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
面积为2.2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罗布泊以南,阿尔金山以北。“库姆塔格”为维语,“库姆”为沙漠,“塔格”为山。“库姆塔格”即为沙山。多流动沙丘,快速向西南移动,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会合的趋势。
"库姆塔格"这个词来源于维吾尔语,维吾尔语中是“沙子山”的意思。中国西部有两个同名同姓的“库姆塔格沙漠”:一个位于新疆鄯善老城南端,与老城东环路南段相连,全称为“鄯善县库姆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简称鄯善库姆塔格沙漠),面积1880平方公里。
另一个在甘肃西部和新疆东南部交界处(简称甘新库姆塔格沙漠),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大致位置北接阿奇克谷地-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一线、南抵阿尔金山、西以罗布泊大耳朵为界、东接敦煌鸣沙山和安南坝国家级保护区(地理坐标:东经:90°27'~94°48',北纬:39°00'~40°47'),该沙漠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第七大沙漠
--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古称“库结沙”、“破讷沙”,亦作“普纳沙”。
库布其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
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面积为1.6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北部。临近黄河。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15米,少数高达50~100米。
第八大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面积为0.99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蒙语中,“乌兰布和”为红色的公牛,用以表示沙漠的破坏力特别强大。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30米,最高部高50~100米。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境内。北至狼山,东近黄河,南至贺兰山麓,西至吉兰泰盐池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季风强劲。沙漠南部多流沙,中部多垄岗形沙丘,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解放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治理,在蹬口县二十里柳子至杭锦后旗太阳庙一线,营造一条宽300-400米,长175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林带两侧5公里为封沙育草区,控制了沙漠东移。沙漠内除种树种草外,还开辟出20余万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莱、葵花籽及各种瓜类。乌兰布和沙漠日照丰富,可以引黄河水自流灌溉,湖池广布,有发展农、牧、林、渔业的良好条件。
第九大沙漠
--毛乌素沙地
Maowusu Shamo
毛乌素沙漠( Maowusu Shamo)亦称鄂尔多斯沙地(Ordos Desert)。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这个地方,终于从地理课本移进历史课本了!
第十大沙漠
--浑善达克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千米,面积大约5.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
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
第十一大沙漠
--科尔沁沙地
面积为4.23万平方千米,在西辽河流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高10~20米,最高达50米。库仑旗流动沙丘特别高大,蒙族称作“塔敏查干”,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其中。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沙层有广泛的覆盖,丘间平地开阔,形成了坨甸相间的地形组合,当地人称它为“坨甸地”。
沙丘多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龚岗状,在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沙地榆树疏林。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流域还有沙黄土堆积,植被以虎榛子灌丛和油松人工林为主。科尔沁沙地西部翁牛持旗松树山及附近沙地分布有油松林,沙地东南部大青沟内分布有水曲柳林。
第十二大沙漠
--呼伦贝尔沙地
面积0.72万平方千米,在呼伦贝尔西南部。多固定半固定沙丘,高5~15米,以满洲里至海拉尔铁路沿线最为典型。
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 西对达赉湖和克鲁伦河, 南与蒙古相连, 北达海拉尔河北岸, 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且南部高于北部。该区东西长 270km , 南北宽约 170km 。呼伦贝尔沙地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使得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开始退化,从而形成中国的第四个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的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沙地境内的河流、湖泊、沼泽较多,水分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较低,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季。沙地土壤中含沙量较大,一般多为中、细沙。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沙带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固定的风沙土中,发育着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