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诗的格律平仄口诀?

四个:

一、平起不入韵,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后面的是:对、粘、对、粘…交替。

二、平起首句入韵,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后面依然是对、粘……交替。

三、仄起不入韵,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后面依然是对粘,交替。

四、仄起入韵,起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后面对粘交替。

七律必须平仄相对的字?

【七律】是必须合乎平仄并押韵和辙的。尤其是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又应该分别是两幅对联。如果是和诗的话。还应该在偶句同字。而抽去中间四句以后,又可以成为一首七绝。这就是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

五律和七律八种平仄格式?

格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即“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而格律诗从字数上来分,又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格式对应四种平仄关系,就成为八种平仄格式。五律,仄起仄收,起句:仄不平平仄。仄起平收,起句: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平。七律。仄起不收,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干收,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仄起平收样式及平仄?

仄起平收的七律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七律格式中平仄是什么意思?

平仄的意思: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七律平仄格式表(七律四种平仄格式)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扩展资料:


古诗词平仄声


新韵,就是按普通话的北方韵为基础,由中华诗词协会整理的,一二为平,三四为仄。


古韵,一般又叫平水韵,是过往进来比较公认的格律书参考。连诗词学会也说,新韵提出来只是并行,不敢取消平水韵。


而平水韵是宋朝的官话,大致是洛阳语(中国古代官话统称)偏汴京腔。他的韵律要比普通话多具体分:上平、下平、上声、下声、去声和入声六种。


平声也就是上平和下平,这是毋庸质疑的。


但是新韵中的所谓“阳平”二声,你写的时候看情况把它归入仄声也不错。


总结就是,你想附庸风雅,没事写两句,就按普通话的新韵就行,就是一平三仄。想玩深一点,就看平水韵的韵书。(除了这些,还要考虑意境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