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睛正负相对调节怎么验光?

。。。

1。双眼全矫状态下

2。给40㎝近用视标,瞳距拨杆放置在近用

3。观察最小可视图标的上一排,确定图标可见清晰锐利

4。双眼同步附加正镜,25度一次,间隔3秒

5。图标清晰度一旦出现变化,退回25度。

此时度数与全矫度数的差距就是NRA。如果NRA测出来大于2.5D,说明初始状态过矫或测量对象混淆了“清晰锐利”与“可见方向”的区别。

设备还原至全矫状态,近用图标,最小可见清晰度的上一排

1。每3秒一次,去正镜25度(附加负镜25度)。

2。清晰度发生变化后,再给予5秒时间尝试能否重新获得清晰统一图像,如果能,再去正镜25度。

3。最终无法获得清晰图像时,退回25度(附加25度正镜),此时度数与全矫度数的差别是PRA。

4。如果测量中,差别达到3.5D,测量对象仍然能稳定的获得清晰图像,可终止测量,数据记作PRA>3.5D

这是双眼的,单眼一样操作。单眼的NRA幅度加PRA幅度可以作为调节幅度参考,但由于PRA测量时负镜增加,导致视标变小,影响可视清晰度,所以这个合计值会偏小。

另,BCC值不是一个固定值,是根据动用的调节量变化而变化的,不要在以后的功能判断中被绕懵了。

二、bcc测量方法?

视功能bcc检查方法是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到40cm处,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钮到近距离检查状态,视标为近交叉视标。双侧视孔调整为±0.50交叉圆柱镜,暗照明下检查。观看近交叉视标,并报告是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

三、fcc视标是什么意思?

一、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º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º),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四、全自动综合验光仪怎么测bcc?

bcc测试:是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到40cm处,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钮到近距离检查状态,视标为近交叉视标。双侧视孔调整为±0.50交叉圆柱镜,暗照明下检查。观看近交叉视标,并报告是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

五、大家都在问

唉。。。。

1。双眼全矫状态下

2。给40㎝近用视标,瞳距拨杆放置在近用

3。观察最小可视图标的上一排,确定图标可见清晰锐利

4。双眼同步附加正镜,25度一次,间隔3秒

5。图标清晰度一旦出现变化,退回25度。

此时度数与全矫度数的差距就是NRA。如果NRA测出来大于2.5D,说明初始状态过矫或测量对象混淆了“清晰锐利”与“可见方向”的区别。

设备还原至全矫状态,近用图标,最小可见清晰度的上一排

1。每3秒一次,去正镜25度(附加负镜25度)。

2。清晰度发生变化后,再给予5秒时间尝试能否重新获得清晰统一图像,如果能,再去正镜25度。

3。最终无法获得清晰图像时,退回25度(附加25度正镜),此时度数与全矫度数的差别是PRA。

4。如果测量中,差别达到3.5D,测量对象仍然能稳定的获得清晰图像,可终止测量,数据记作PRA>3.5D

这是双眼的,单眼一样操作。单眼的NRA幅度加PRA幅度可以作为调节幅度参考,但由于PRA测量时负镜增加,导致视标变小,影响可视清晰度,所以这个合计值会偏小。

另,BCC值不是一个固定值,是根据动用的调节量变化而变化的,不要在以后的功能判断中被绕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