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才能让农村消费市场旺起来?
全省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2亿元,增长13.9%,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5%。
但是农村市场消费需求仍显不足,这依然是影响全省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农村市场消费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民收入水平还是较低,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二是企业与商家重城市市场、轻农村市场,农村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过少;三是在消费市场中,城乡文化层次、收入水平、消费环境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为此: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和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除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投资外,可鼓励农民和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如建小水电站、修堤筑坝等,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3)努力做好农村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套,促进农村市场化进程。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4)组织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鼓励和扩大消费。目前农村商业流通组织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虽有一些电器、建材、五金等个体店,但大多规模小,零散经营。农民要买大件商品,仍然谨慎。商家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消费意识和购买欲望。农村大件物品也应送货上门,做好售后服务。增设农机、家电维修服务网点,以解决农民购买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打假力度,在农村增设消费者投诉网点,切实维护农民的消费权益,为农村市场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5)企业要面向农村、研究农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针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为农民生产更多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抢滩农村市场,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开展农村市场调查,广泛征询农民对其产品的爱好程度和意见,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
二、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需要:完善制度设计,提升消费能力;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建立持续性的消费刺激计划;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规范流通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一)完善制度设计,提升消费能力
首先,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一是通过税制改革等措施加大二次分配的调整力度,加快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二是切实缩小垄断行业与其它行业人员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二)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建立持续性的消费刺激计划
一是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业态。二是针对特殊群体,启动公共性消费刺激计划。
(三)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一是调整产品结构,重视智能技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根据不同的消费层次开发贴近消费需求的产品,创新产品供给,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解决服务业不合理收费问题,规范服务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中高收入群体在教育、高品位的娱乐、旅游、保健、新型通讯产品,以及个人投资理财咨询和家庭服务业等方面的消费。
(四)规范流通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一是支持建立健全现代消费品营销体系,积极推动消费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发展,提高流通效率;二是尽快出台降低流通费用的综合性实施方案,切实规范零售商和供应商交易收费等流通环节的收费行为,真正改变“重生产、轻流通”的局面;三是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大消费品质量和安全监督,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消费信心。
三、如何促进消费增长?
促进消费增长,应当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档升级。要加强引导、强化监督,确保市场主体提供安全放心的吃穿用消费品。加快提升信息产品供给体系质量,积极拓展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建立绿色产品多元化的供给体系,丰富节能节水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环境保护产品、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等等绿色消费品生产。
二是要推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变化。我们要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持续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家政这些居民需求旺盛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支持社会力量和市场提供更多更高品质的服务产品。
三是要引导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来有序发展。要建立健全适应平台模式、共享经济等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我觉得在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政府要积极提供一些制度供给,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鼓励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四是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要加快农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费的提质扩容。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地区进一步延伸和覆盖,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鼓励和支持一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加大农村地区水电路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有效降低农村流动成本。
四、大家都在问
全省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2亿元,增长13.9%,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5%。
但是农村市场消费需求仍显不足,这依然是影响全省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农村市场消费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民收入水平还是较低,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二是企业与商家重城市市场、轻农村市场,农村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过少;三是在消费市场中,城乡文化层次、收入水平、消费环境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为此: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和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除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投资外,可鼓励农民和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如建小水电站、修堤筑坝等,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3)努力做好农村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套,促进农村市场化进程。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4)组织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鼓励和扩大消费。目前农村商业流通组织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虽有一些电器、建材、五金等个体店,但大多规模小,零散经营。农民要买大件商品,仍然谨慎。商家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消费意识和购买欲望。农村大件物品也应送货上门,做好售后服务。增设农机、家电维修服务网点,以解决农民购买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打假力度,在农村增设消费者投诉网点,切实维护农民的消费权益,为农村市场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5)企业要面向农村、研究农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针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为农民生产更多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抢滩农村市场,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开展农村市场调查,广泛征询农民对其产品的爱好程度和意见,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