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为理论模型的建立?

消费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凯恩斯宏观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及其扩展、引人心理因素的行为消费理论。凯恩斯宏观消费函数缺乏消费行为的微观基础,只注重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因此,被认为是早期消费函数理论,目前,仅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AS—AD模型)和IS—LM模型中有所应用。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由于通过跨时效用最大来构建消费行为的微观基础,因此,被认为是现代的、主流消费函数理论,成为目前主流宏观经济学分析消费行为的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对现实经济行为的解释。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函数虽然在理论构造上非常符合现代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但在解释观察到的居民现实消费行为方面存在种种缺陷和不足。


  为解决这些缺陷和不足,主要从两个途径完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一个途径是在生命周期/持久收人消费函数理论的跨时最优化中加入各类现实约束,如流动性约束,或者改变偏好的形式,如预防性储蓄动机和入假说。另一个途径是引入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发展新的、基于有限理性的跨时消费决策理论,即行为消费理论。行为消费理论与主流消费函数理论相互融合成为未来宏观消费理论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行为消费理论的基本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基本假设


  主流消费函数理论最优跨时配置的实质是消费者寻求长期贴现效用的最大化,即消费者在预期一生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对一生中每个时期的消费量进行决策,以实现所有时期预期贴现效用之和的最大化,因此,消费者会在稳定的、一致的贴现率基础上实现一生消费水平的平滑化。主流消费函数理论中的消费者要具有完全理性和完全的意志力。完全理性使消费者能够规划出一生的最优消费和储蓄路径,完全的意志力确保消费者能够严格执行规划出的一生最优消费和储蓄路径。但在现实中,消费者很难做到完全理性和完全的意志力,因此,行为消费理论在这两个基本假说方面进行修正,提出有限理性和有限意志力。对于有限理性,行为消费理论认为在复杂的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只具有有限的计算和分析能力,无法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规划出一生最优的消费和储蓄路径。对于有限意志力,行为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存在意志薄弱和自我控制的问题,即使规划出一生最优消费和储蓄路径,消费者也很难一致性地执行下去。


  (二)行为特征假设


  基于有限理性和有限意志力假设,行为消费

消费者行为分析实验法简述?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1. 1消费者行为的概念

   国外市场营销协会把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作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而国内把消费行为的定义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消费者行为是复杂多变的,从消费品的购买到消费,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一般分为六个阶段,即认识阶段、知识阶段、评定阶段、信任阶段、行动阶段、体验阶段。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行为过程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对产品的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接收、分析和理解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个过程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

   (2)对产品的情绪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不都是理智的,要受到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支配,从而形成对产品的情绪色彩。这种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就是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情绪过程。

   (3)对产品的意志过程。即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努力排除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的心理活动。这三个过程相互依赖和促进,能够激起人们进行一定的消费活动。但是,在消费动机、兴趣、情绪和意志等方面,更多地包含着消费者本身需求的成分。

   1. 2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强调了三层重要的含义:(1)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即个体消费者、消费者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化。消费者的行为会受到特定时期、特定产品以及特定环境的影响。(2)消费者行为包含了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研究消费者行为必须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感知、行为以及与感知、认知、行为相互影响的事件和环境因素,把这些因素孤立起来研究是片面的。(3)消费者行为包含了人类之间的交易。消费者行为是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这使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与市场营销的定义保持了一致性。

   1. 3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购买决策、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行为的相互关系

   1.3.1消费者购买决策与消费者心理及消费者行为的关系

   1.3.1.1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判断和行为选择,它是消费者在购买前进行分析、作出决策的心理判断和行为选择,寻求并实现某一最佳预期目标的过程。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消费者心理始终贯穿于整个消费决策的过程之中,并且在购买决策过程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在购买决策之后依然在继续延伸其影响作用。消费者心理影响着整个的消费决策过程和以后的购买决策。

   1.3.1.2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获取、使用、评价和处理产品、服务的活动和过程,也包括影响这一活动和过程的各种因素。而实际上这些活动和过程就是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是为执行和完成消费者购买决策而展开的一系列实际行动,是一种看得见的外显性的行为。

   1.3.2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1.3.2.1区别: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处理与消费有关的问题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即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满足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处理与消费有关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即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满足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前者是一种纯粹的内部心理活动,是不可见的;后者是一种外部活动,是可见的。从发生时间上看,二者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发生。

   1.3.2.2联系:第一,消费者心理支配消费者行为,根据消费者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者行为:第二,消费者行为受消费者心理的支配,必然包含着一定的心理活动,根据消费者行为可以分析消费者心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通过其消费行为加以外现。不是所有的消费心理都能转化为消费行为,也就是说,心理不一定包含行为,而行为必然包含心理,研究消费者心理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和了解消费者的行为。

   1. 4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理论

   1.4.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般模式

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型有哪些特点(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有哪些)

   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是“S-O-R”模式,即“刺激―个体生理、心理―反应”。该模式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由刺激所引起的,这种刺激来自于消费者身体内部的生理、心理因素和外部的环境。消费者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做出购买商品的决策,实施购买行为,购后还会对购买的商品及其相关渠道和厂家作出评价,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购买决策过程。

   1.4.2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分析

   一般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都包括消费心理活动、购买决策和购后反馈这三个过程。消费者在内、外因素的刺激下,经过消费者复杂的心理活动、作出购买决策,之后对其购买的商品进行消费体验,体验的结果会影响消费者下一次的购买行为。从以上分析中可看出这几种购买决策模式都体现了消费者购买决策是一个完整循环的过程。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忠诚度分析

   2. 1品牌忠诚的概念

   品牌忠诚度这个概念是 Brand Faith、Brand Loyalty 等概念在国内的统一翻译,自Copeland提出此概念以来,对品牌忠诚的研究至少有 60 年的历史,至今为止,不同的人仍从不同的角度定义它,相关文献中已有超过 200种不同的定义。品牌忠诚是顾客通过一系列行为表现出的极力与目标品牌保持一种关系的企图,通过分配较高的份额和主动传播良好口碑,持续购买就是表现之一。国内学者屈云波(1996)就坚持认为品牌忠诚度是消费者对品牌感情的度量,主张用品牌转换的可能性来表示忠诚的程度。对于特定品牌保持的选择偏好与重复性购买,高水平的忠诚度表现为消费者对于该品牌保持强烈的选择偏好与高频率的重复性购买,甚至于将该品牌视为唯一的购买选择;低水平的忠诚度表现为选择偏好不强,重复购买的频率低等。

   2.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四分图模型分析

   四分图模型的描述。也被称为重要因素推导模型,是一种偏于定性研究的诊断模型。它列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所有绩效指标,每个绩效指标有重要度和满意度两个属性,根据顾客对该绩效指标的重要程度及满意程度的打分,将影响企业满意度的各个因素归进四个象限内,企业可按归类结果对这些因素分别处理。如果企业需要,还可以汇总得到一个企业整体的顾客满意度值。

   A区――优势区:指标分布在这些区域时,表示对顾客来说有些因素是重要的关键性因素,顾客目前对这些因素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这些优势因素需要继续保持并发扬。

   B区――修补区:指标分布在这些区域,表示这些因素对顾客来说是重要的,但当前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比较差,顾客满意度评价较低需要重点修补、改进。

   C区――机会区:指标分布在这些区域时,表示这一部分因素对顾客不是最重要的,而满意度评价也较低,因此不是现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D区――维持区:满意度评价较高,但对顾客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属于次要优势(又称锦上添花因素),对企业实际意义不大,如果考虑资源的有效分配应先从该部分做起。

   在对所有的绩效指标归类整理后,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消费者期望(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认为影响他们对企业满意度的最为重要的一些因素),企业的优势指标(企业在这些因素上做得到位,消费者满意度商),企业的弱点(企业在这些因素上工作不足,或是没有意识到这些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

  

   2. 3四分图模型有效性的分析

   四分图模型目前在国内应用很广,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做顾客满意度调查时均采用该模型,这个模型简单明了,分析起来方便有效,而且不需要应用太多的数学工具和手段,无论是设计、调研,还是分析整理数据,都易于掌握,便于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该模型列出各种详细的绩效指标由顾客来评价指标得分,这就可能让许多顾客重视,但调查人员和企业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未能包含在调查表中。又由于该模型不考虑误差,仅由各指标得分加权平均算出顾客满意度的数值,得出的数据不一定准确,同时也不利于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另外,由于该模型使用的是具体的绩效指标,很难进行跨行业的顾客满意度比较。即使处在同一行业的各个企业,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顾客要求不同,各指标对顾客的重要程度也可能不同,最终会导致同一行业跨地域的可比性也大大降低。

   2. 4 影响顾客忠诚度的意义

   影响顾客忠诚度的意义包括:

   第一,有利于顾客获取真实可靠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信息。顾客可以从定期发布的顾客满意度指数中获取产品质量信息,又有这种信息是经过第三方的科学的、公正的测量和评价所得到的。

   第二,顾客通过他们对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评估发言来增加其利益。对产品质量的度量和评价,传统上都是由政府官员、研究人员、研究人员等非个人消费来进行,与顾客没有关系。

   第三,有利于顾客需求的满足。随着社会需求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顾客需求由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转变促使人们心目中的产品质量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顾客满意度测评,企业能够准确地把握顾客明示的和隐含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及时地转化成产品质量要求。随着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的广泛深入地开展,产品质量将越来越接近顾客的需求,进而超越顾客的期望。这种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受益者,无疑是广大的顾客。

如何理解著名经济学家陈人通教授讲授的消费需求模型?

陈人通教授的消费需求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描述了个人或家庭在消费行为中面临的决策过程。根据这个模型,个人或家庭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考虑自身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财产状况等因素。陈人通教授在模型中将消费者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需求、生活品质、储蓄和投资、浪费。

在基础需求方面,消费者首先会考虑满足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需求,例如食品、住房和基本医疗等方面的消费。在生活品质方面,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会考虑提高生活品质的相关消费。在储蓄和投资方面,消费者会考虑将收入储蓄或投资以提高未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最后,在浪费方面,消费者也会有一定的浪费现象,例如不必要的消费和奢侈品消费等。

总之,陈人通教授的消费需求模型是一种描述个人或家庭在消费决策中所考虑的不同层次的经济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更客观地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

如何理解著名经济学家陈人通教授讲授的消费函数模型?

陈人通教授讲授的消费函数模型,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基础模型,用以解释人们在面对收入增加或减少时的消费变化规律。该模型被称为“DIY(Disposable Income)消费函数”,其核心思想是消费支出是由可支配收入所确定的。 如何理解这一模型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可支配收入:消费函数的核心变量是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在纳税后可以支配的收入。它包括了个人工资、红利、利息、租金和政府的转移支付等各种收入来源。 

2. 消费支出:消费函数中的另一个核心变量是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是个人支配收入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部分,通常表示为C。消费支出取决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对未来经济变化的预期。

 3. 储蓄支出:储蓄支出是消费支出的反面,即个人为了未来的消费或投资而放弃部分现在消费的行为。储蓄率是收入的一部分,同时也可以用(1 - 消费率)来表示。

 4. 消费函数的形式:陈人通教授提出的消费函数模型通常表示为:C = a + bYd。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a表示个人收入为0时的消费支出,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d表示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也增加,但增加量小于收入增加量,而消费支出的边际倾向随收入变化而变化,逐渐呈现出递减趋势。因此,该模型呈现出一个逐渐平稳的曲线。

 5. 模型的应用:消费函数模型可以被用于预测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支持。同时,可以通过改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式,调节收入水平,以此影响消费水平,实现经济调节。

 总之,消费函数模型是研究宏观经济学中消费行为的基本工具之一,其理解和应用对理解国家经济运行和个人消费行为都有一定的帮助。

aisas消费者购买模式是什么?

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这5个阶段(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兴趣 Desire 欲望 Memory 记忆 Action 行动) AISAS模式是由电通公司针对互联网与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形态的变化,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 AISAS模式是由电通公司针对互联网与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形态的变化,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   目前营销方式正从传统的AIDMA营销法则(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兴趣 Desire 欲望 Memory 记忆 Action 行动)逐渐向含有网络特质的AISAS发展。   1、Attention——引起注意   2、Interest——引起兴趣   3、Search——进行搜索   4、Action——购买行动   5、Share——人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