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三个基本知识?
全域旅游规划的三个基本:
1、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
要构建全域旅游,必须在对区域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两个维度对发展条件进行重新诊断,一方面结合现状,对照全产业参与、全要素投入、全空间整合、全季候活动、全旅游体验、全社会受惠等六大特征进行定性评价;另一方面要结合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评判标准进行体系评估,以量化打分形式确定区域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差距,进而明确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任务
2、塑造核心吸引物并明确功能空间划分按照全域旅游战略定位
结合产业功能布局,进行分区布局规划,分别对每个功能片区的公共吸引物集聚区域(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等所在区域)、限制开发区(农用地、滩涂、草地、林地等生态脆弱的区域)、优化发展区(城镇、村庄、度假区及具备建设条件的荒山、荒坡、荒涂等区域)等空间进行划分,重点划定区域边界,界定土地性质和条件,分析片区空间结构,确定片区的重点开发空间,并进行片区旅游生产要素配置。各功能片区内容重点在片区核心吸引物如何构建、新增项目如何融合与引领、原有项目如何提升、片区旅游业态如何配置、环境承载力如何计算、公共服务设施如何配套等。
3、创新旅游发展规划,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循传统思路,需要创新规划。要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资源和其他资源合理配置。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各种资源要素。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可以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和新趋势设置评价体系。
大家都在问
我国旅游发展正在由大众观光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并引导旅游消费方式多样化方向发展!当前,随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丰富,"旅游十"、"十旅游"新业态充分显现,推动旅游经济供给侧的深入改革,积极拉动了人民群众对旅游消费的空前热情!旅游消费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旅游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
旅游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我国旅游发展正在由大众观光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并引导旅游消费方式多样化方向发展!当前,随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丰富,"旅游十"、"十旅游"新业态充分显现,推动旅游经济供给侧的深入改革,积极拉动了人民群众对旅游消费的空前热情!旅游消费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旅游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