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霜是怎样形成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1、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细小水晶体层。当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到凉爽的表面时,就形成了露珠,如果夜间温度足够低,水蒸气就会直接从气体变成固体,形成了霜。其物态变化是凝华现象。

2、低气温是霜形成的重要条件。此外,风也是霜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空气会缓慢地流经物体表面,这样一来就能不间断地供应水汽,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有利于霜的形成。

4、霜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云的影响,因为云会妨碍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所以天空有云的时候不利于霜的形成。

二、凝华现象有哪些?

定义:

  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常见凝华现象:

凝华现象(霜的形成是不是凝华现象)

  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②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③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特点:

  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物态变化解释雨、雪、云、雾、露、霜、冰雹的成因:

三、霜形成为什么是放热?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的现象,此时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熔化(物态变化),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