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人还可以怎么称呼?
1、诗仙:李白(唐)
李白性格潇洒不羁,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而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后人誉为“诗仙”。
2、诗圣:杜甫(唐)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明代著名诗人、学者杨慎在《词品·序》中首次用“诗圣”来称呼杜甫。
3、诗魔:白居易(唐)
白居易一生爱好诗文,他有每天朗诵和抄写诗文的习惯,长此以往,他的舌头因过度诵读而生了疮,手指也由于过度书写而长了老茧,后人根据他的诗意称其为“诗魔”。
4、诗鬼:李贺(唐)
李贺有一类诗描述光怪陆离的鬼魅世界,如“鬼灯如漆点松花”、“鬼雨洒空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等,后世遂称李贺为“诗鬼”。
5、诗豪:刘禹锡(唐)
刘禹锡才思卓绝,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在唐朝极富盛名。白居易极力称赞这位好友的诗: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白居易推刘禹锡为“诗豪”,这一称呼也被后世沿用。
6、诗杰:王勃(唐)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年纪轻轻的王勃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在“初唐四杰”之中,他排在首位,遂称“诗杰”。
7、诗佛:王维(唐)
王维笃信佛教,从他的字号可见一二。王维字摩诘,而维摩诘是佛教用语。在诗的创作上,王维使山水诗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很多诗清冷幽邃,充满禅意。
8、诗狂:贺知章(唐)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他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因其诗和其人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二、关于刘禹锡杜牧王安石你了解什么?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 (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23]-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三、望洞庭是谁写的?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