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时期有几个州?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

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

至于"八十一州"和"四十一州"的说法,可能是演义的作者将三国时期的州与后世的州搞混了。

司州

河南尹、河内郡、弘农郡、河东郡、平阳郡。(十三州说法中不包括司州)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兖州

东 郡、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鲁 郡、任城郡、山阳郡、济阴郡、陈留国。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豫州

汝南郡、颍川郡、陈 郡、梁 国、沛 国、谯 郡、弋阳郡、安丰郡。

徐州

下邳郡、广陵郡、彭城国、东海国、琅邪国、东莞郡。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郯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青州

齐 国、济南国、乐安郡、北海郡、东莱郡、城阳郡。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冀州

安平郡、中山郡、常山郡、赵 国、巨鹿郡、广平郡、魏 郡、阳平郡、清河郡、平原郡、乐陵国、渤海郡、河间郡。冀州治所常山国高邑县。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幽州

燕 国、范阳郡、代 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玄菟郡、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并州

太原郡、雁门郡、新兴郡、乐平郡、上党郡、西河郡。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雍州

京兆郡、冯翊郡、北地郡、抚夷护军、新平郡、扶风郡、安定郡、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陇西郡。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但是不久取消。

凉州

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曹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省武威市。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益州

蜀郡郡、广汉郡、东广汉郡、梓潼郡、汶山郡、阴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巴东郡、涪陵郡、巴郡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郡、越巂郡、朱提郡、牂牁郡、永昌郡。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荆州

南阳郡、南乡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江夏郡、长沙郡、南 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衡阳郡、零陵郡、湘东郡、桂阳郡、临贺郡。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阳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扬州

丹阳郡、吴 郡、毗陵典农校校尉、庐江郡、淮南郡、蕲春郡、豫章郡、鄱阳郡、新都郡、会稽郡、临海郡、建安郡、临川郡、庐陵郡。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交州

南海郡、苍梧郡、高凉郡、郁林郡、合浦郡、朱崖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在今越南河内以北。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

二、三国最后是哪个国家统一的?

历史上对三国时期是这样定义的: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一句话简单明了的知道了答案,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西晋。魏蜀吴的鼎立割据最终给别人作嫁衣裳,一世枭雄的曹操怎么就被其他人窃取了果实呢,下面给大家一一道来

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西晋(司马炎)

220年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此后。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家族掌控,特别是《三国演义》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司马懿。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史称西晋,他也是西晋第一个皇帝。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历史都是以具体事件进行陈述,只给我们一个答案,并不会对原因进行详细解释,我们接着往下看。

从各国具体分析

1、蜀国

蜀国后主刘禅生性孱懦,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托孤之时,就曾对孔明说过:能辅则辅之....,你可自立为西川之主,孔明感激涕零。刘备也曾对阿斗说过: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虽有天下第一谋士孔明的辅助,最后孔明六出祁山,有两次是因刘禅误听谗言,中途召回孔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就是写的这位汉丞相,当然孔明也是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蜀国鼎盛时期,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打西川时凤雏先亡,然后是关羽忘记了孔明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大意失荆州,被孙权所斩。然后是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听劝告,起倾国之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病死白帝城,蜀国元气大伤。

孔明为实现刘备的霸业,六出祁山;孔明病死五丈原后,姜维九伐中原,因为种种原因,都未成功,最主要的还是刘禅宠信宦官黄皓的谗言。最终蜀国被魏国钟会、邓艾所灭,刘禅被擒,晋帝司马炎封其为安乐公

2、吴国

江南自古多出俊杰,当初创业的江东猛虎孙坚、小霸王孙策、18岁领江东主的孙仲谋、周公瑾、鲁子敬、陆逊、陆逊之子陆抗,这些能吞吐天地的人物早都已经做古了,后主孙浩比蜀国刘禅强不了多少,残暴不纳忠言,宠信宦官,这样的国家能好吗?当晋帝司马炎派杜预兵法东吴时,这位后主竟采纳宦官的意见,在天险长江放置铁索阻拦。

这位后主也被杜预所擒,司马炎和对待蜀国刘禅一样,给个闲职,养老去罢。

3、晋国

司马懿可是三国第一忍者,当年魏武帝曹操在时,就曾对左右说过: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辅助曹操三代:曹操、曹丕、曹睿。但是司马懿不是池中之物,胸藏锦绣,不露声色。最后在府中称病10年,诈病赚曹爽,正当曹氏宗亲得意忘形,放松警惕外出围猎的时候,发动政变一举灭了他们。

其实一直到曹睿在位,不是对司马懿没有防范,奈何曹氏宗亲多是饭桶(比如曹真、驸马夏侯楙),不得不用司马氏父子对付诸葛亮。曹睿临死之时,如果不是司马懿掩饰的好,早就杀了他了,一念之仁,让司马懿回家养老。

就是这一念之差,给了司马懿喘息的机会。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随他父亲征战一生,父子三代努力,瞒天过海,也真是不容易。同时,也因为司马懿在军队中威望甚高,可以说仅次于魏武帝曹操,还有号召力,否则也无法兴风作浪。

一旦一朝权在手,亲眼目睹了汉室兴衰、曹操如何篡权的司马懿,反过来能给曹氏宗亲喘息机会吗?对曹爽等人就是斩草除根,夏侯霸如果不是跑到蜀国姜维那边,也被司马懿骗回杀了。司马懿也是效仿曹操对汉献帝一样,当皇帝曹髦是傀儡,但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是这个傀儡皇帝,最后也被司马师指使一个武将成倅所杀,这可是弑君之罪,然后再将这个爪牙杀了以谢天下,怎么样,够狠吧?

最后还得说,家族后继有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也是明主,与吴国孙浩对垒,当时晋国派的是羊祜,此人也是兵法谋略精通的大将,吴主孙浩派的就是陆逊之子陆抗。正当前线两位将军斗智斗勇的时候,孙浩又听信谗言,开始怀疑陆抗,将其从前线调回;作为鲜明对比,司马炎对左右说过:羊祜将军必有奇谋,不必担心。谁高谁低,想想还需要比吗?

三、大家都在问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

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

至于"八十一州"和"四十一州"的说法,可能是演义的作者将三国时期的州与后世的州搞混了。

司州

河南尹、河内郡、弘农郡、河东郡、平阳郡。(十三州说法中不包括司州)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兖州

东 郡、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鲁 郡、任城郡、山阳郡、济阴郡、陈留国。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豫州

汝南郡、颍川郡、陈 郡、梁 国、沛 国、谯 郡、弋阳郡、安丰郡。

徐州

下邳郡、广陵郡、彭城国、东海国、琅邪国、东莞郡。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郯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青州

齐 国、济南国、乐安郡、北海郡、东莱郡、城阳郡。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冀州

安平郡、中山郡、常山郡、赵 国、巨鹿郡、广平郡、魏 郡、阳平郡、清河郡、平原郡、乐陵国、渤海郡、河间郡。冀州治所常山国高邑县。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幽州

燕 国、范阳郡、代 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玄菟郡、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并州

太原郡、雁门郡、新兴郡、乐平郡、上党郡、西河郡。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雍州

京兆郡、冯翊郡、北地郡、抚夷护军、新平郡、扶风郡、安定郡、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陇西郡。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但是不久取消。

凉州

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曹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省武威市。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益州

蜀郡郡、广汉郡、东广汉郡、梓潼郡、汶山郡、阴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巴东郡、涪陵郡、巴郡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郡、越巂郡、朱提郡、牂牁郡、永昌郡。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荆州

南阳郡、南乡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江夏郡、长沙郡、南 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衡阳郡、零陵郡、湘东郡、桂阳郡、临贺郡。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阳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扬州

丹阳郡、吴 郡、毗陵典农校校尉、庐江郡、淮南郡、蕲春郡、豫章郡、鄱阳郡、新都郡、会稽郡、临海郡、建安郡、临川郡、庐陵郡。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交州

南海郡、苍梧郡、高凉郡、郁林郡、合浦郡、朱崖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在今越南河内以北。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