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尊卑顺序?

座次礼仪是指在各种宴会的座次安排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主要包括:以右为上(遵循国际惯例)、居中为上(中央高于两侧)、前排为上(适用所有场合)、以远为上(远离房门为上)、面门为上(良好视野为上)。

古代座次中最尊贵的座位面向?

按中国儒家伦理观念,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反映在座席上也是有规矩要讲究的。 古人席次尚右,右为宾师之位,居西而面东。 家塾教师和官僚们的幕客,都称为“西宾”,又称“西席”,主人称为“东家”。 所以古人尊称授业解惑之师为“西席”。 那桌上的主位是哪个位置呢? 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南为尊,北为卑,人的座位有南北面向之分,不能僭越。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国之君主的座位,必须坐北朝南。 其实我国古代的礼节,席位尊卑有君臣和主宾两种。 君臣主要是南北方向来说,皇上以南面作为独尊之位,也就是南面称尊,北面称臣。 而主宾之礼则取东西方向,出于对宾客的尊敬,主人自坐东位;而让客人坐西位,即面东而坐。 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正向朝南的座位,也就是正座儿了。 这个正座儿,在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一定要留给家中辈分最高的人物。 当然在生活中,大家都不是以方向来区分座次,而是将座席面对门的位置定为上席。 同席时,应以长辈、领导让为上席,背对门的位置为下席,一般为晚辈的席位,左右为普通席位,可由主人安排就座。 在注重礼节的中国历史上,对于座次也多有记载。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赵)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自己面东而坐在尊位上,藐视其他的军吏,将夸夸其谈、狂妄自大的赵括刻画得活灵活现。 再如《汉书·王陵传》记载,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放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项羽就让王陵的母亲东向而坐,让使者看到自己对王母是尊敬的,以此想来招降王陵。 由此可见,在室内坐西面东是上座。 所以古人将宾客和老师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 当然在过去,“西席”还有着其他指代意义。 如古典文学作品里也常把老师称为“西席”。 唐代柳宗元有诗曰:“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 《红楼梦》第二回中写道: “因闻得鹾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 《儒林外史》第二回中说: 申祥甫连忙斟一杯酒道:“ 梅三相该敬一杯。顾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 另外在民间有一副对联赞美老师教育有方,得意门生遍布乡里:“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个坐向哪个尊哪个卑?

从古至今,我国的坐位排次有四种讲究。1、面向门口为尊,背向门口为卑。2、坐北朝南为尊,坐南朝北为卑。3、做在中间为尊,做在两边为卑。4、坐着为尊,站着为卑。

从鸿门宴这篇文章来看,项羽朝东而坐,东为尊,这在春秋其实都有说道,好像是左传里有一句是“东道主”,这足以说明问题。

古代座次尊卑顺序(古代座次尊卑顺序东西南北)

坐北朝南为君,坐南朝北为臣,坐西朝东为客,坐东朝西为主。

左右尊卑顺序?

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

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文官尊左,武将尊右。

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尊右。一般说来,喜庆活动左为贵,凶伤吊唁右为尊。

古人对左右尊贵的规定?

一般而言,君子居则贵其左。但是也有例外,楚庄王在一次战斗中,因为紧急,误乘右骖,想要换过来,大臣就说:事急矣,从权。以后楚国就贵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