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都在问
河南历史久远,人文积淀深厚,而且地域广阔,各地区过中秋虽然大体上不外乎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但也有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有些流传至今而不衰,有些已成为历史的沉寂。
铁塔燃灯
铁塔燃灯是开封人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元宵节和中秋其事最盛。铁塔所在地的开宝寺(明代以后人们称为铁塔寺),景色佳丽,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的游乐苑圃。燃灯是开封人民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和中秋节其事最盛。
繁华如过眼云烟,如今的开封已经不是“国际大都市”,而是一个安逸的小城,但中秋夜节依然过得有滋有味。人们可以爬铁塔,逛龙庭,游清明上河园。开封的夜市小吃,全国闻名,一家人边赏月,边吃大排档,也是一大乐事。
蒸月饼
中秋节安阳汤阴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上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百姓经济宽裕,市场上月饼品种繁多,多数人家已不再蒸月饼,上供时用买的月饼和水果。供过后,要把月饼分给家人吃,以图吉祥团圆。
夜设茶果月饼焚香祭月
旧时南阳地区中秋夜设茶果、月饼于庭院,焚香祭月,称为“圆月”,以示秋季丰收,合家团聚之意。祭月由家庭妇女承担,在自家庭院摆上供桌,上置苹果、柿子、石榴、枣、梨等“五色供果”。现“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饼,走亲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之语,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供煮毛豆
豫西人则要供煮熟的毛豆角,月饼置于供品正中。周口一带还把印有月宫、桂树、嫦娥、玉兔木刻画的.“月宫码”摆在诸多供品之前。祭月后,全家老幼团坐一起,将祭月的饼分而食之,以示“团圆”。在豫南桐柏等地,八月十五晚,年青的妇女在圆月之后,多相互结伴,悄悄到瓜地里摘冬瓜,然后送回家中床上,意为娘娘送子,祈祝来年添生贵子,俗称“摸瓜送子”。
面向月亮许愿
在巩义,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 此外,在驻马店地区,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
捏泥咕咕
浚县的泥咕咕手艺,流传至今,几位手艺人掌握其技艺。临近中秋,“泥咕咕”手艺人赶制“玉兔捣药”,忙得不亦乐乎。和泥、捏泥、塑型、上彩,大约一个小时的功夫,一只活灵活现的玉兔便从他们的手中诞生了。用嘴一吹,小玉兔还发出“咕咕”的声响,十分好玩。作坊里的陈列架上,摆满了“狮子滚绣球”“马上封侯”等大大小小神态各异的“泥咕咕”。月宫里有玉兔司管捣药,“玉兔捣药”有祛病消灾、造福人间的含义。
走亲戚
在河南的部分地区,中秋节还有“走亲戚”习俗。杞县南部和民权一带人讲究要在节前“走亲戚”,称作“追节”。在泌阳,八月十五走亲戚多是给刚出嫁的女儿送枣糕,届时,舅姑姨姐都要去,连续三年,婆家要热情招待。荥阳有给出嫁女送月糕的习俗。故民间又称八月十五为“闺女节”。
一轮明月寄相思,月亮的清辉洒满中原大地,也洒向每个漂泊者的归乡路。中秋回家,以解河南游
二、中秋节河南地区为什么要走亲?
河南历史久远,人文积淀深厚,而且地域广阔,各地区过中秋虽然大体上不外乎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但也有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有些流传至今而不衰,有些已成为历史的沉寂。
铁塔燃灯
铁塔燃灯是开封人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元宵节和中秋其事最盛。铁塔所在地的开宝寺(明代以后人们称为铁塔寺),景色佳丽,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的游乐苑圃。燃灯是开封人民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和中秋节其事最盛。
繁华如过眼云烟,如今的开封已经不是“国际大都市”,而是一个安逸的小城,但中秋夜节依然过得有滋有味。人们可以爬铁塔,逛龙庭,游清明上河园。开封的夜市小吃,全国闻名,一家人边赏月,边吃大排档,也是一大乐事。
蒸月饼
中秋节安阳汤阴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上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百姓经济宽裕,市场上月饼品种繁多,多数人家已不再蒸月饼,上供时用买的月饼和水果。供过后,要把月饼分给家人吃,以图吉祥团圆。
夜设茶果月饼焚香祭月
旧时南阳地区中秋夜设茶果、月饼于庭院,焚香祭月,称为“圆月”,以示秋季丰收,合家团聚之意。祭月由家庭妇女承担,在自家庭院摆上供桌,上置苹果、柿子、石榴、枣、梨等“五色供果”。现“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饼,走亲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之语,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供煮毛豆
豫西人则要供煮熟的毛豆角,月饼置于供品正中。周口一带还把印有月宫、桂树、嫦娥、玉兔木刻画的.“月宫码”摆在诸多供品之前。祭月后,全家老幼团坐一起,将祭月的饼分而食之,以示“团圆”。在豫南桐柏等地,八月十五晚,年青的妇女在圆月之后,多相互结伴,悄悄到瓜地里摘冬瓜,然后送回家中床上,意为娘娘送子,祈祝来年添生贵子,俗称“摸瓜送子”。
面向月亮许愿
在巩义,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 此外,在驻马店地区,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
捏泥咕咕
浚县的泥咕咕手艺,流传至今,几位手艺人掌握其技艺。临近中秋,“泥咕咕”手艺人赶制“玉兔捣药”,忙得不亦乐乎。和泥、捏泥、塑型、上彩,大约一个小时的功夫,一只活灵活现的玉兔便从他们的手中诞生了。用嘴一吹,小玉兔还发出“咕咕”的声响,十分好玩。作坊里的陈列架上,摆满了“狮子滚绣球”“马上封侯”等大大小小神态各异的“泥咕咕”。月宫里有玉兔司管捣药,“玉兔捣药”有祛病消灾、造福人间的含义。
走亲戚
在河南的部分地区,中秋节还有“走亲戚”习俗。杞县南部和民权一带人讲究要在节前“走亲戚”,称作“追节”。在泌阳,八月十五走亲戚多是给刚出嫁的女儿送枣糕,届时,舅姑姨姐都要去,连续三年,婆家要热情招待。荥阳有给出嫁女送月糕的习俗。故民间又称八月十五为“闺女节”。
一轮明月寄相思,月亮的清辉洒满中原大地,也洒向每个漂泊者的归乡路。中秋回家,以解河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