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经济学中MPC指的是什么意思?
边际消费倾象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是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之一,它代表的意义是: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减量与可支配收入增减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它是与“边际储蓄倾向”相对应的概念。由于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故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也恒为1。
二、政治经济学中“交换、分配、消费”什么意思啊?
政治经济学里说的分配,交换是:
1、分配是根据当时物资的丰富情况和物种的多少来决定的,并不以应得人的意志为转移。
2、很多人们得到的东西并不是他们想得到的。所以,人们就会以交换的方式来达到彼此的目的。
3、交换是以分配为基础的。没有分配,则人们手上都没有东西,没有东西则就谈不上交换。
三、福建农林大学商务经济学怎么样?
福建农林大学商务经济学具体情况如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通晓现代商务、经济理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商务相关理论,熟悉我国商务经济发展规律,能够在相关部门胜任商务经济理论研究、政策制订、实务管理的有情怀、懂经济、会整合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根植海峡西岸,面向乡村振兴
服务茶产业、乡村旅游两大千亿产业
校地企三方协同“共生”办学
四年全程导师制和实践不断线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融合发展
核心课程:商务经济学、国际商务、消费经济学、商业模式创新与案例分析、国际经济学(双语课)、流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双语课)、电子商务概论、服务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茶旅产业融合与体验经济。
专业建设:商务经济学始终坚持“商道务勤,经世济民”的理念,鼓励教师“走出去,引进来”。近年来,积极探索“校内研讨、校外学习”的实践新路,当前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涉农高校特点的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培养体系。
学生培养:商务经济学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应用经济学分支,因此在学生培养上,本专业立足安溪县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福建农林大学涉农高校特性和安溪茶产业链优势,通过“课内实习+课外实践+以赛促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可以担当“善天下”之重任的人。
师生荣誉:教师团队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指导学生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等全国性赛事中屡获嘉绩。秉持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实践锻炼和能力提升。培养了学生适宜在金融机构、实体经济组织、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等从事商务经济理论研究、政策制订、实际管理、实务开发等相关工作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