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烧饼是谁发明的?

烧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烘焙食品,其历史悠久,发明者已经无从考证一些文献中记录了烧饼在唐代就已经存在,成为了当时的一种主食,而烧饼的制作方法和口感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良。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烧饼品种,比如山东的煎饼、河南的馍饼、北京的豆汁烧饼等等。总之,烧饼的历史非常悠久,其具体的发明者已经无从考证,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烘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汜水烧饼夹由来小故事?

题记:西安传统名吃肉夹馍,并不是本土美食,是舶来品,原产地为战国时期的韩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1年,秦国驻韩国南阳郡代理长官腾,把韩国军队士兵的军粮套餐,学了回去装备本国军队,随后在民间演变成了肉夹馍。荥阳就在当时的南阳境内,流经荥阳的济水叫汜水,著名古战场。韩国军队的士兵伙食标配,是面饼和肉糜,就发源在这里,如今还叫烧饼夹。

为了便于交代清楚这道美食的来龙去脉,本文从头说起。

烧饼夹的诞生地是韩国

——本文的韩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七雄之一。

韩国建立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诸侯国的合法席位,公元前230年被秦国灭了。韩国建国后,因为国君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占据了中原富庶之地,并得到周天子认可,尽得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比较富强,能够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后来秦国强盛起来,有了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与其接壤的韩国就成了心腹之患,三天两头找事打仗。韩国虽然很小,可是武器先进,军队运动性强,士兵行军打仗负荷量小,所以战斗力比较强大,秦国打了几十年也没咋滴。

——古代军队行军打仗,士兵最大的负荷是干粮。

先秦时期当兵打仗,不像如今当兵的伙食那么好,压缩食品都要淘汰。那时的当兵吃粮,尽管列为国家一级供应,也只能做到不饿肚,比百姓吃得好。受物质条件限制,吃的很简单。沿用周朝惯例,主食是炒熟的谷物,黍、米、麦,豆酱盐菜做辅食,而且一天只两顿。据1930年我国西北的额济纳河流域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经与《史记》等古籍相互印证,我国在西汉到东汉期间,屯戍居延地区的军队伙食,依然如此,除非大战前的激励打牙祭,士兵才可吃到肉食。

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当兵行军的主要负重是食物。按着一天二斤干粮计算,配上等量的酱菜,假如一场战斗计划半月完成,每人就要背着60多斤的炒米酱菜。想想是多大一袋子,负担很累赘。每人背着沉重的干粮袋子,就成了各国士兵显眼的行装。

——韩国士兵的粮袋子不用背着,是缠在腰间。

韩国却不一样,主要还是物产丰富,士兵行军打仗吃的不是干粮,而是面饼和肉糜,体积大为减少。再往前就无法考证,他们从什么时间不用炒米和酱菜。有说法在公元前475年就有了,只是没有证据。但是,秦朝统一中国后,正式名称的肉夹馍,里面夹的肉却一直叫做“韩肉”,可以作为来自于韩国的证据。韩国被秦国灭亡,遗民们把自己故国的特色食物,叫做韩肉,勿忘国耻的意思。

话说回来,多年的绞杀,秦国实在把韩国打急眼了。历史上出名的就有宜阳之战、伊阙之战。特别是公元前262年秦国发起的长平之战,秦将白起打败纸上谈兵的赵括,活埋了赵国40多万俘虏,吓得韩国也不敢硬抗,拖到公元前231年,眼看就要亡国了,才把南阳献与秦王,以求和解。当时的南阳范围,包括河南境内太行山以南地区,为韩国最富庶的领土。秦国自然笑纳,派了腾去当代理郡守。

代理郡守腾是个有心人,他在街上看到韩国的士兵,行囊很轻便,干粮袋子不是大包袱一样背在肩上,而是缠在腰间。如此一来,背负减轻,灵活不少。就认真搞清情况,原来韩国士兵吃的不是干粮,是面饼夹着肉糜。他也听说了本国的白起将军打韩国时的逸闻,一次派小队伍进山探路,被野猪群围攻,白起闻讯后带大部队救援,一举全歼野猪群,就地架锅,把野猪都煮熟了,犒赏三军,吃的也是面饼夹着肉。次年灭了韩国后,就把韩国的军粮装备用于秦国。

汜水出产烧饼夹的历史契机

——荥阳城是韩国兴建的。

汜水是济水在荥阳境内的名字,荥阳为韩国所建。古代把最大的江河叫“四渎(长江去、黄河、淮河、济水)”,四渎之一的济水,发源于愚公移山的济源王屋山,大禹治水把它引入黄河。谁知济水如龙,穿越黄河后在荥阳又浮出地面,一路向东入海,山东济宁就因此得名。济水在荥阳出地面,有漫出部分而成泽。在《尚书·禹贡》里有记载:

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菏泽,古泽名),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到战国时期,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就以“溢为荥”而命名该城叫荥阳。

——汜水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战场。

汜水,现在看很不显眼,古时候却是滔滔大河,贯通中原东西的主要物资运输通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在整个封建时期,发生在汜水的大型战争很多起。春秋时期刘邦与项羽的争霸战、三国时期刘关张大战吕布、隋唐时期唐太宗活擒窦建德,以及后来的岳飞大败金兀术。与本文有关的故事就发生在春秋时期。

古代打仗,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一样,人未动,导弹就过去直取敌酋。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所谓粮草,兵马的食物,兵吃粮,马吃草,是一定不能断顿的。此外,那么频繁的战斗,每次上场前都要杀牛宰羊,让士兵吃饱吃好。不打仗了就是干粮酱菜,而且不一定给足。曹操就说过养兵之道:

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就是说,平时不能让士兵吃饱了,可是大战前必须让吃饱。当地至今传说是张飞发明的烧饼夹。说他打仗前,让火头军这边煮肉,那边烙饼,大饼夹肉,这吃法也在当地流传下来,就是如今的烧饼夹。

——战场核心在汜水虎牢关。

虎牢关是汜水古战场的核心地带,原先叫汜水关,后因为周穆王在此地养宠物老虎,世人改叫虎牢关,距它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关虎屯,是周穆王驯养老虎的人居住的地方,在现今郑州市区内。虎牢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的焦点,在于它的战略位置,位列八关之首,汜水称作“两京襟带”,虎牢关就是“三秦咽喉”,可见多么的重要。频繁的战争,就带来了快餐美食的发达。烧饼夹、小车牛肉、油旋儿、焖子、卤猪脸等等,还都在荥阳盛行,自古至今不走样。

三、烧饼的由来典故是什么?

烧饼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最流行的典故是取自《晋书·高令传》。故事说的是唐朝时期,高令在河北宣化县小店镇上经营一家小面馆,他打面不加水,却总是出现了让人不满意的情况,而他也一直不知道原因。

后来,他听到有人说,如果将面粉和油混合在一起,然后用手在火上快速摩擦,就能制作出美味的烧饼。

于是,他便根据这种方法,开始生产烧饼,受到了当地人民的一致认可,这也是烧饼闻名中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