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评价明朝的王守仁的一生?
王守仁,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生于公元1472年,去世于公元1529年,享年59岁王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后随父亲移居绍兴,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阳明是其自好,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后世学者常常称其为阳明先生,因此王守仁也叫王阳明。
王守仁少时经历过“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的事件,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王守仁此后研读兵书,希望能报效祖国。在他为官期间,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也算是实现了年幼之时的誓言。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开创“阳明心学”,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王守仁立德、立言于一身,接近圣人孔子。
黄宗羲言:“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张廷玉赞其:“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
孙中山说:“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王守仁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王守仁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岗,顺依山势,逐级升高,视野开阔,风水特佳。墓冢直径10米,墓道全长70余米,百余级台阶,四层平台,全部用石材精心雕刻而成,气势雄伟,是浙江地区较典型的明代墓葬建筑。墓地近2000平方米的山麓地带,数十棵合抱古松环侍左右,营建了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
二、钱天一祖籍是哪里?
钱天一,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祖籍是浙江省湖州市。钱天一是中国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他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教育和发展心理学,他提出了“情境教育”、“个别差异教育”和“动态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理论,对中国现代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钱天一的著作影响很大,包括《教育的艺术》、《动态教育论》、《心理学研究方法》等。他被誉为“中国心理学之父”和“中国教育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三、王阳明传全文及译文?
全文
王阳明以勘事过丰城,闻逆濠之变,兵力未具,亟欲溯流趋吉安。舟人闻濠发千余人来劫公,畏不敢发,公拔剑馘其耳,遂行。薄暮,度不可前,潜觅渔舟,以微服行,留麾下一人,服己冠服,居舟中。濠兵果犯舟,得伪者,知公去远,乃罢。公至中途,恐濠速出,乃为间谍,假奉朝廷密旨,行令两广、湖襄都御史及南京兵部,各命将出师,暗伏要害地方,以俟宁府兵至袭杀。复取优人数辈,各将公文置夹衣絮中。将发间,又捕捉伪太师家属至舟尾,令其觇知,公即佯怒,牵之上岸处斩,已而故纵之,令其奔报。濠获优,果于衣中搜得公文,遂迟疑不发。公至吉安,调度兵粮粗备,始传檄征兵,暴濠罪恶。濠知为公所卖,愤然欲出。公谓:“急犯其锋,非计也。宜示以自守不出之形,必俟其出,然后尾而图之。先复省城,以倾其巢。彼闻,必回兵来援,我则出兵邀而击之,此全胜之策。”濠果使人探公不出,乃留兵万余守省城,而自引兵东下,公闻濠已出,遂急促各府兵,刻期会于丰城,时濠兵已围安庆,众议宜急往救。公谓:“九江、南康皆已为贼所据,而南昌城中精悍万余,食货重积,我兵若抵安庆,贼必回军死斗,安庆之兵仅足自守,必不能出而夹攻。贼令南昌兵绝我粮道,九江、南康合势挠摄,而四方之援又不可望,事其危矣!今我师骤集,先声所加,城中必恐,并力急攻,其势必下,此孙子救韩趋魏之计也!”侦者言:“新、旧厂伏兵万余,以备犄角。”公遣兵从间道袭破之,溃卒入城,城中知王师雨集,皆大骇,遂一鼓下之。濠闻我兵至丰城,即欲回舟,李士实谏,以为,“必须径往南京,既登大宝,则江西自服。”濠不听,遂解安庆之围,移兵泊阮子江,为归援计。公闻濠兵且至,召众议之。众云:“宜敛兵入城,坚壁待援。”公曰:“不然,彼闻巢破,胆已丧矣,先出锐卒,要其惰归,一挫其锐,将不战而溃,所谓‘先声有夺人之气’也。”乃指授伍文定等方略,先以游兵诱之,复佯北以致之,俟其争前趋利,然后四面合击,伏兵并起,又虑城中宗室或内应为变,亲慰谕之,出给告示,凡胁从者不问,虽尝受贼官职,能逃归者,皆免死,能斩贼徒归降者,皆给赏,使内外居民及乡导人等四路传布。又分兵攻九江、南康,以绝其援。于是群力并举,逆首就擒。
译文
王守仁因为勘事的原因经过丰城,听说朱宸濠发兵叛乱,由于兵力没有集结,因此想要尽快溯江而上赶往吉安征调兵力。船家听说朱宸濠派出一千多人,想要截杀王守仁,都害怕得不敢让他乘船,王守仁拔出佩剑割下了船家的一只耳朵,船家才不得不发船。傍晚的时候,王守仁估量着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搭乘大船继续向前走了,于是就暗中雇了一条小渔船,换上普通百姓的服装,然后留下一名属下让他穿上自己的朝服,继续留在大船上面。朱宸濠果然派人前来拦截搜捕,抓到了那个假扮的王守仁,知道真正的王守仁已经走远了,这才作罢。王守仁在往吉安的途中,害怕朱宸濠迅速出兵,于是派出间谍,假装奉朝廷密旨,命令两广、湖襄都御史和南京兵部,命令各个将领率领士兵在各个出入要道进行埋伏,看到宁王府朱宸濠的兵卒就袭击斩杀。王守仁又招来乐工,暗中将公文放置在他们所带的行李、夹衣之中。要派间谍的时候故意让捉到的朱宸濠的太师家属们看见这一幕,然后王守仁装作生气的样子要上岸斩杀他们,等快要行刑的时候,却又故意制造出机会,好让他们趁机逃走,将所看到的情况报告给朱宸濠。朱宸濠捕捉到那些乐工,果然在他们的行李中搜到了公文,于是犹疑不决,不敢贸然发兵。王守仁到了吉安之后,调度粮草刚完备,就开始发布檄文征兵,同时揭发朱宸濠的罪行,并昭告天下。这时朱宸濠才明白自己被王守仁骗了,十分气愤,想立即发兵。王守仁说:“这时候和朱宸濠硬碰硬地对打不是最好的选择,应当摆出坚守不战的姿态,等到朱宸濠率军往别的地方的时候,再尾随在他的后面,创造好机会。首要的应先光复南昌,攻击朱宸濠的老巢,朱宸濠一定会回兵救援,这时再出击迎战,才是必胜的上策。”朱宸濠果然派人来侦察王守仁的动向,知道王守仁坚守不战,于是留下一万名部属守卫南昌,而自己却率领大军东下。王守仁听说朱宸濠已经率兵东下,就急忙下令各府兵马,约定日期在丰城会师。当时朱宸濠的大军已经包围了安庆,诸将都认为应救援安庆。王守仁说:“九江、南康都已经被朱宸濠攻陷了,而南昌城中有一万名精兵,粮食充足,我军如果前往安庆救援,叛贼一定会回军拼死迎战的,而安庆的兵力仅仅能够自保而已,不能出城和我军配合夹击叛贼。如果叛贼命令南昌派兵断绝我军的粮道,再联合九江、南康的兵力骚扰我军,我军如果得不到外地援军,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现在我军在丰城会师,声势夺人,南昌的贼兵必定会心生恐惧,我军一起进攻,必定能一举破城,这是孙膑围魏救韩的计谋。”这时探员报告:“新旧厂附近,各有万名伏兵,形成了犄角之势。”于是王守仁派兵从小路袭击,贼兵迅速溃败,退入城中。城中人知道各路官军大会师,大为吃惊,因此一举攻破南昌。朱宸濠听说官军会师丰城,就想要搭船回城,李士实谏阻,认为,“必须直接进攻南京,夺得天子之位,江西自然归服。”但是朱宸濠不听,从安庆撤军,先驻扎在阮子江边,策划回师救援南昌。王守仁听说朱宸濠救兵快到了,就召集诸将商议,诸将说:“我们不如将军队退入城中,坚守不战,等待援军的到来。”王守仁说:“不可以,贼兵听说老巢已经被攻破,已经丧胆,先派精锐出战,攻击敌人的怠惰之师,一挫他们的锐气,贼兵就会不战而败,这就是所谓的‘先发制人,能够夺人气势’。”于是指示伍文定等诸将应战的方略,先以游击兵诱敌,然后假装敌不过而败逃,等贼兵为了抢夺战功而奋力追击的时候,四面包围埋伏的士卒群起而攻之。王守仁又顾虑城中的皇室宗亲,也可能是朱宸濠的内应,于是就亲自一一对他们进行拜访,并发布公文告示,凡是过去曾被宸濠胁迫而跟随叛乱的,一律不予追究;虽然曾接受过朱宸濠的任职,但如果现在能投诚返正的,也一律免去死罪;而能杀叛贼投降的,都要论功行赏。王守仁命令人将此告示四处张贴散布。另一方面又派兵分别攻打九江、南康,以断绝两地的救援,终于群策合力擒获朱宸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