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乙丙丁后面是什么?
甲、乙、丙、丁后面的顺序是戊、己、庚、辛、壬、癸这是在中国历法中的“十天干”。原始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在后来的传承中,黄帝时代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
《尔雅·释天》:“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天干的文字来源于古人对万物的规律总结。
1、甲:万物甲生(出生)。
2、乙:万物乙长(生长)。
3、丙:万物丙然(光耀)。
4、丁:万物丁壮(强壮)。
5、戊:万物戊盛(茂盛)。
6、己:万物己曲(弯曲)。
7、庚:万物庚替(更替)。
8、辛:万物辛苦(艰辛)。
9、壬:万物壬重(任重)。
10、癸:万物癸死(死亡)。
二、甲乙丙丁怎么连读?
甲乙丙丁可以连读
因为甲乙丙丁这几个字的拼音开头都是j/y/b/d,所以如果快速报出来就会形成“嘉业本定”的音响效果
在中国很多场合都可以用到“甲乙丙丁连读”,比如举行开业典礼或者宴席时,主持人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掌握现场的气氛和活跃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