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到2018年手机发展史?
2000年的时候,手机普及率还不高,后来功能机逐渐普及,10年逐渐普及智能手机,到2018年5G手机开始逐渐推广。
手机的定义?
十年前,手机的定义是,没有电线连接的,可以随身携带的电话。就是这样。后来有了短信等功能。
现在手机的定义 已经是 ,可以移动的小型简易的电子工具 了。简单来说就是具有开放独立的操作系统,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的手机。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更换软件。
浅谈智能手机的发展史?
一、早期阶段
1992年IBM公司的Simon系列成为历史上第一款智能手机,它能够完成基本的通话和传真,还可以作为PDA(个人数字助理)使用。
2002年,BlackBerry推出的BlackBerry 5810是第一款带有数据功能的智能手机,而不仅仅是语音电话和短信的设备。
2002年,日本Sharp公司推出了J-SH04,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具有完整因特网浏览器的智能手机。
二、普及阶段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它搭载了第一个应用商店——App Store,并开启了智能手机历史的全新篇章,掀起了全球智能手机革命。
2008年,谷歌推出了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为Android手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010年,三星发布了Galaxy系列,成为全球热销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与苹果Apple公司一同称霸全球市场。
2013年,国产厂商小米推出了“价格极低、性能顶尖”的小米1手机,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颠覆者,被誉为“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品牌”。
三、现在和未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它的界面、功能和性能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上各个品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品牌纷纷加强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智能手机还将朝着更加智能化、更加个性化、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机电池发展史?
手机电池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镍镉电池—— 镍氢电池 ——锂电池
1973年摩托罗拉发布第一部商业化民用手机——TYNA TAC 8000X 俗称“大哥大”。它采用的是6节圆柱形的镍镉电池。这电池就“厉害”了,通话二十分钟,充电10个小时。(此刻我会感激我生活在这个年代)。当时市场上这种镍镉电池,不仅电池容量低,使用寿命也低。并且还不方便,每次充电得要把电充满,用的时候得把电用完,不然没用完电量就去充电或者没把电充满就拿去用,电池容量就急剧下降得很快(我们熟悉的“记忆效应”)。虽然后面经过一些改良,但是也就是提高点容量 ,缩短一些充电时间。但是拥有镉元素的电池注定是走不远的。所以接下来取代这种电池在手机上使用的就是镍氢电池。
镍氢电池比镍镉电池容量更大 并且体积小 更加轻薄 所谓的“记忆效应”也缓解了很多 也没有了镉元素有毒的危害。能代替镍镉电池用在手机上非常重要的一点还是,镍氢电池的成本和镍镉电池相差无几。
但是随着90年代的手机用户越来越多,手机体积越来越小 人越来越经常使用手机。所以手机就会经常充电,也就代表着手机要在使用着身边使用很久。所以镍氢电池的的缺点就严重暴露出来,很难满足手机的发展需要。镍氢电池虽然与镍镉电池相比,体积变小 电池容量也能不变,但是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体积变得很小,所以电池体积就要变得更加小,但是电池体积变小,代表着容量变低,所以镍氢电池已经满足不了手机得发展要求了。加上镍氢电池使用发热严重 ,使用久了容易变形。所以找到新的电池代替已经迫在眉睫。
所以我们最熟悉得锂电池就出生了。让当时的黑白屏的手机,充一次电够用好几天。可把手机使用者高兴坏了。但是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又进步了,智能手机出来闹事了。又是智能的,又是彩色的屏幕。手机电池压力就大了,这些的出现代表着手机用电量用增加。而锂电池已经尽力了。所以当时的手机厂商只能让手机使用者多备一两块电池。没电时候可以及时换上去,不会影响到平时的使用。但是电池不发展,手机也是要发展的。
到了智能大屏手机时代,感觉锂电池和他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但是依然要用锂电池,研发电池的人,把元素周期表都研究了遍,也找不出能代替锂电池的了。加上手机技术的要求,电池不可拆卸。代表着更换电池的时代结束了,这时候就出现了我们的手机,一天要充几次电。不是在充电的路上,就是在找充电的路上。
锂电池的能力密度压力已经到了它的极限,已经容不得在这上面动手脚。后果如三星NOTE7
所以手机厂商,又在加快充电速度上面做改变了。所以就出现了今天我们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但是这终究改变不了锂电池的电池容量有限 循环充电寿命有限的结果。
手机发展史全过程?
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 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 就轻到了60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