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林七贤秒懂百科?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而成,即“格义”之说。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二、谁能给我讲讲竹林七贤的故事?
山涛任吏部郎,推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写信给山涛,说自己无法忍受流俗,并且有菲薄商汤、周武的意思。司马昭听说后很生气。嵇康与东平人吕安是好朋友,吕安的哥哥吕巽诬告吕安不孝,嵇康为吕安作证证明他并非不孝。钟会借此事挑拔说:“嵇康曾经想帮助毋丘俭,而且吕安、嵇康在世上享有盛名,然而他们言语放荡,为害当世,扰乱名教,应该借此机会杀掉他们。”司马昭就把嵇康和吕安杀了。
嵇康曾经拜访隐士汲郡人孙登,孙登说:“你才华多而见识少,想要在当今之世界避免被杀,恐怕不容易啊!”
西晋统一中国以后,王戎担任了高官。他随着时势变化而升降,却不做任何积极的努力。他把事务都交给手下人去办,自己则出去游玩。他性格又很贪婪吝啬,土地田产遍布天下,常常自己拿着统计用的算筹,不分白天黑夜地在那儿计算,总是仿佛还不满足的样子。他家里有品种很好的李树,卖李子时害怕别人获得种子,就用钻子把李核钻透,让人无法再种。他所赏识和提拔的人,也都只看重虚名。
读完这本《竹林七贤》已经四五日了。从释卷那一刻起,就一直想写点什么,因为读书时总感觉自己像是感悟到了一些东西。但却迟迟未能动笔,怕是写不好,抑或又是千头万绪无从下笔。这几日总是忽而想起嵇康那半人半仙之风骨,忽而又想起阮籍那半人半疯的气节,忽而想起向秀那奇才之《庄子注》,忽而想起阮咸灵动的乐音,忽而又想起刘伶醉卧高情之歌,忽然想起山巨源那练达的沉稳,再忽而又想起琅玡王戎大隐于朝!
他们的文学思想影响了后世千年,他们的文风诗路断乎于空前绝后,散体文被后世文人高士尽仿之,两宋那些璀璨的大文豪无不趋之若鹜,争相推崇。四言诗体后世已绝,嵇康已绝唱至今。以一部奇书开创一门学派的曹沾,在其红楼中主人公及其各色人物所写诗词文章皆有七贤所创魏晋之风。
林林总总,太多的信息交织在一起,以至于搁笔数日。今日突想七贤所处之时,亦非独立存在,写他们评他们亦皆不能抛离当世当时,何不就当时当世而言之呢!七贤的根本理论思想为“道本儒末”,就是说,道家老庄学说为一切事物思想的根本之源,而儒家孔孟学说皆是在道家基础之上的所有表现。为此他们开创了一代玄学之风。我要说的不是评论这七贤玄学的意义和理论,本人尚未具备这样的水平。但我要讲的是七贤所处年代是魏末晋初之时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祖孙四人对于这七贤所创立当代之文风的包容与接纳,甚至趋颜附和、尽量扮粉啊!历史上对司马家这祖孙四人评价可是不怎么样,但作为当政者,他们却能够接受影响政体的七贤文化思想,足以可圈可点了。相辅相成,七贤在这样思想开放的时代,才会有如此之成就。
文化崛起是我们大国崛起的又一重要标志。文化是从我们的优秀古籍中来,文化是从我们的历史先贤中来。
三、竹林七贤的故事?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战乱纷纷,天下士人,壮志难酬,转而饮酒作乐,傲啸山湖,纵论玄学,高谈佛道。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
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他们皆是至真至性之人,每个人,都是才华横溢且个性鲜明。既为当时士林楷模,又对后世影响极深。
四、竹林七贤的历史故事?
魏晋时期,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许多残酷不人道的事情不断的发生,也因此有许多魏晋的名士像孔融、祢衡、杨修、何晏都是被害死的。这种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许多士人都认为无法匡时济世,对时事往往是讳莫如深,唯恐避之而下及,只有诈聋扮哑、寄情酒色、相聚谈玄还可以避灾祸。于是,一般借助于清谈形式以回避政治的退隐之风盛行开来。阮籍、嵇康等人,基于对世事的共同感受和对自身生命的优虑,共结为“竹林之游”。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1、阮籍
阮籍邻家少妇有些美色,他便经常与王戎前去买酒痛饮,酒醉后便睡在卖酒的美妇身边。
还有一次,听说有一颇具才色之女,未嫁而死,阮籍虽不认识这个女子的父亲或者兄弟,不顾世人议论,跑到灵前大哭一场,尽哀而还。
他的母亲去世之后,稽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稽喜是在司马氏朝中为官的礼法之士,他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给了稽喜一个大白眼;后来稽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2、嵇康
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对于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后山涛(山巨源)从司马朝中任职,遂做《与山巨源绝交书》。后遭陷害,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3、山涛
山涛虽然年轻时崇尚老庄思想加入了竹林七贤之列,可是本质上他却不是一个浪漫的文学家或忘情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山涛的性格基本上不是一个真能忘情逍遥世外的人,还是身在红尘之中有野心想立身扬名於世,只不过因他政治上的远识,使他在政争最厉害的时候避世远遁,一旦机会来了他还是会出仕。后来任官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的三代政权,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得力助手,他与阮籍嵇康不同,他的一生鲜少有反司马氏思想,反而紧密的围绕在司马氏政权左右,并成为司马氏晋王朝的开国功臣。
4、刘伶醉酒
刘伶在屋子里面光着身子纵情饮酒,人进屋找他,见来人讥讽他此种窘态,他就傲然地说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屋子是我的衣裤,你们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
5、阮咸
阮籍就是他的叔父,两人合称为“大小阮”。虽然叔侄间有辈分差距,但却不拘形迹,经常像朋友一样共同游戏,那种放浪不羁的生活作风,也的确各有千秋。阮咸和阮籍一样,生平也很鄙视礼法。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他们崇尚老庄之说,鄙视种种所谓的繁文缛节;而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当代权贵们的一种实际抗议。而阮咸也在母丧期间,穿著孝服,骑驴去追自己私恋的一个鲜卑婢。
6、向秀
向秀虽为竹林七贤之一,却没有阮籍、嵇康、刘伶等耽溺饮酒和放任的行为,他与其他六贤在气质上有着相当的不同。与嵇康、吕安较为亲近。当嵇康隐居以锻铁自给时,与他一起工作的就是向秀。向秀曾与吕安同在山阳(嵇康住宅所在之地)地方灌园以自给。种田、栽培蔬菜并不是他们的嗜好所在,以田园工作换取生活所需,一旦有了空闲,就相携出游于大自然间,逃脱政治的黑暗樊笼,得到精神上的自由。
7、神童王戎
王戎七岁,曾经同一群小朋友出去玩耍,看到路边有结满了李子的果树,很多小朋友争着摘取,只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果树长在路边而李子甚多,一定是苦涩的果子。
五、竹林七贤十大奇葩故事?
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刘伶,字伯伦,他长相比较丑陋,且嗜酒放纵,有时喝醉了在屋中脱衣裸形,有人取笑他,他还理直气壮:“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怎么跑我裤子里来了?”
《晋书》里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喝意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世辛弃疾有“醉后何妨死便埋”句,曹雪芹的朋友敦诚也曾经这样悼念曹雪芹: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插葬刘伶。
阮咸:与猪共饮亦逍遥
阮咸,字仲容,“阮咸”二字还有一个意思:一种乐器,就因阮咸善弹而得名。山涛称赞阮咸“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阮咸挺重情义,据说他和姑母的鲜卑族婢女有情,姑母本来答应将此女留给他,但离开阮家时又带走了,这时,阮咸正在服丧中,他也顾不得许多,骑马便去追,最终把姑娘追回来了,阮咸和这个姑娘生的孩子叫阮孚,顺带说一句,“金貂换酒”就是说的阮孚。
阮咸有两件很著名的事儿,第一件是“阮咸晒裈”。阮家是大家族,但阮瑀这一枝(阮瑀,建安七子之一,子阮籍,孙阮咸)比较穷,住在道南,七月七流行晒衣服,人家北边的都晒绫罗绸缎,阮咸可好,把自个儿的粗布大裤子晒到院子里,故意跟对面分庭抗礼。
第二件是与猪共饮。说这阮家都比较能喝酒,阮咸纠合族人一起饮酒,不用小杯用大瓮,有时候这猪也闻着酒味儿过来喝,阮咸也不在乎,直接与猪共饮。
阮籍:礼法岂为我辈订
阮籍,字嗣宗,诚为一代名士,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这也得益于他父亲阮瑀的基因。窃以为,阮咸的行为固然乖张,但他叔父阮籍的作风在现在看来无伤大雅,譬如: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跟她道别,有人指责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跟嫂子作别,在现在看来这根本不算什么。
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阮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居丧饮酒吃肉,现在更不算什么了,就算当时,文王司马昭还为阮籍开脱,说他是因为母亲去世、自暴自弃才饮酒食肉的。
当然,下面这件事就有点过分,搁现在说不定就被人菜刀相向了: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酒酒局旁卖酒。阮籍和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买酒喝,阮籍喝醉了,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别的意图。
这说明阮籍还是很恪守礼法的,始终没有做出什么扰乱人家家庭的事情来,虽然他叫嚣“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但这个礼也只是俗礼罢了,并非指真正的礼义。
阮籍至孝,只是表现出来与常人不同。两则以佐之。其一:阮籍在给母亲出殡时,蒸了一头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和母亲诀别,他只说了一句:“完了!”大号一声,随即口吐鲜血,昏厥过去,很久才醒来。他祭奠他的母亲不用眼泪,而是用酒,用血,无怪司马昭都说他“毁顿如此”。
嵇叔夜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阮籍嘴里不议论别人的过失,我常想学习他但没有能够做到;他天性淳厚超过一般人,待人接物毫无伤害之心,只有饮酒过度是他的缺点”。阮籍的谨慎,也表现在对待儿子的态度上。
他的儿子阮浑长大了,气度风骨和阮籍很像,也想效仿他的父亲,阮籍却不同意,他说:“(侄子)阮咸已经被我带上歪道了,你就不要如此了。”这和嵇康托孤给山涛何等相似,父辈已然如此,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够过正常的生活,任性放诞不是孩子们该学的做派啊,可见天下父母之心,皆为一体。
当然,阮籍身列竹林,也甚好酒,他本不愿意做官,但听说步兵校尉衙门藏着好酒,就管司马昭要这个官,所以世称阮籍阮步兵。
嵇康:广陵散惜于今绝
嵇康,字叔夜,与阮籍并称当世。和刘伶不同,嵇康可称当世美男子。他的儿子嵇绍气度非凡,“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却说:你们没有见过他父亲啊。可见嵇康之风姿。
刘义庆这样写道: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绝对高富帅。
但嵇康不像阮籍那样谨言,他为人十分直率。山涛想推荐嵇康当官,这本来是好事儿,至少在我们看来这绝对是好事儿,结果嵇康不仅不领情,还要跟山涛绝交。得罪山涛也就罢了,山巨源是君子,不会计较;结果嵇康得罪钟会了。
钟会来拜访他,他一直在树下锻铁,就是不搭理人家,钟会终于郁闷得要走了,嵇康这时候给人家来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这不是叫人下不来台么。
钟会由此记恨,在吕氏兄弟案(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吕安作证,触怒司马昭)中,终于借机杀掉嵇康(吕安亦死)。道士孙登一语成谶:“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曾请求跟我学此散,我坚持不肯教他,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广陵散于今绝矣。这一声长叹,引得千百年来多少人吟咏感慨。司马昭杀嵇康,便如曹操杀孔融一般,虽悔难追矣。
山涛:璞玉浑金长者风
山涛,字巨源,在七贤中年岁最大,也颇有长者之风。竹林七贤中最小的王戎这样称赞这位老兄长: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还有人称赞山涛: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他的妻子也很贤德,山涛结交了两个酒鬼:嵇康和阮籍,对妻子说“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而生耳”,妻子不放心,要求亲自观看,看罢极力支持他们的友谊。我想,若山巨源妻作河东狮吼,恐怕嵇阮二人不敢复登门,恐怕也就没有竹林七贤了。
山涛的行止风度与刘伶等人可谓大不相同,他虽然也很能喝酒,据说八斗不醉,但他更可以说是治世能臣。
当然,山涛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养育嵇康遗孤嵇绍,并举荐嵇绍为官。嵇绍因为父亲的缘故不想出仕,山涛安慰他:“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说我为你考虑很久了,天地四时尚有变化,更何况人呢。意思是不用为过去的事情担心啊,当时政府虽然认为你父亲有罪,但还是希望你出来做官滴。嵇绍不孤,山涛存之。山巨源,是竹林七贤中最适合当朋友的人。
向秀:物是人非入世俗
向秀,字子期,嵇康锻铁戏弄钟会的时候,向秀在旁边给嵇康拉风箱。而和嵇康一同赴死的吕安也是向秀的好朋友。两位朋友遇难后,向秀很是思念他们,还写过《思旧赋》。但他最终还是出来做官了。我们不批评嵇绍、不责备阮浑,当然也不会怪罪向秀。但竹林七贤,自嵇阮死后,盛景不复矣。(嵇康与阮籍同年而殁)
王戎:清逸可赏抠门男
王戎,字濬,王戎很黠慧,世传“辨李”的故事:王戎七岁时与众小儿游玩,看路边李树结了很多李子。众小儿争相去摘,唯王戎不为所动。别人问他,他说:““李子树在路边却长了很多果子,一定是苦李子。”别人摘下一尝,果然如此。
王戎也很抠门,人有“钻李”之说: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就是说王戎卖李子,怕别人把优良种子拿去了,所以在卖之前,把所有李子的核都挖出来。
王戎抠门不仅抠顾客的,还抠自家人的。他侄子结婚,他送礼就送了一件单衣,后来还要回来了。侄子也罢了,女儿嫁人,借了他点钱,女儿回来看他,他绷着脸,不高兴,女儿知道他的脾气,立刻把钱还了,王戎才高兴起来。王戎虽抠,但是,阮籍很欣赏他,说他“清逸可赏”,每次到他家去做客,都不跟他父亲讲话,直接和还是小孩儿的王戎谈天。
不过我本人并不喜爱王戎,因为他实在太过抠门了。太抠门的人,很难在大事上慷慨激昂。王戎后来宦海沉浮,更多的还是明哲保身。在谨慎方面,颇类阮籍,却不像阮籍那样不羁。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句,虽然我十分喜爱阮籍,但对他上《劝进表》一事实在耿耿于怀,而他写完此表不到两个月,便去世了,晚节不保啊晚节不保。
六、竹林七贤的田园生活给了什么启示?
觉得从竹林七贤中得到了多方位发展都可以成才,别具一格的一种成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