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文化四句话?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有利于营造氛围,提高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荣辱观。
二、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出自哪里?
出自《人民日报·文艺》。
这句话是梁晓声说的。
著名文学家梁晓声有一个很靠谱的解释,他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原文:
“说到‘文化’二字,我时常深感忧伤。”梁晓声感慨。什么是“文化”?梁晓声曾用四句话来表达他对“文化”的理解,那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在网络上,这四句话被广为传播。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一个人心平气和,做事妥帖,做人礼貌,这就是修养。在古代,我们常以玉比君子。说君子像玉石一样温润,光华内敛,不刺眼,不炫耀,谦和守下,不咄咄逼人,这就是修养。
古人读书最重要的一条是修身,只有修身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代人读书是学知识,只要分数高,啥都不重要。所有现在很多人脾气暴躁,话没说两句就要粗言问候,情绪总比逻辑来得快,脾气总比涵养少的多。这样的人读再多书,也不能算有文化。
三、什么是文化是作家梁晓声的四句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似乎都相关,但似乎又都不是。白岩松曾说:「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关于什么是文化,作家梁晓声的四句话高度概括: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文化就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什么是自由?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自由就是由着自己,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这样想的人,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哲学家穆勒说:「约束是自由之母。个人的自由,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文化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文化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