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市场名词解释?

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二、大家都在问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因为疫情原因对旅游产业造成了很大冲击,等疫情过后相信旅游产业会有一个很大的爆发。

三、什么是旅游商品的发展?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境外游客陆续涌进,中国的旅游商品应运而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逐渐发展并兴旺起来,但作为旅游要素之一的旅游购物,却长期处于缓慢的自然发展状态。

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提出了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比重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也连续7年举办了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国旅游商品论坛等活动,为旅游商品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从2009年至今,中国的旅游商品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发展期。中国的旅游商品也逐渐从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的小圈子,逐步向旅游工业品等更广阔的旅游商品领域迈进。

2014年8月,国务院31号文件将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列为旅游业发展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的旅游商品终于走进了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旅游习惯和旅游观念的转变,中国的旅游商品发展呈现出六大主要趋势。

趋势一:向大旅游商品发展

中国的旅游商品在很长一段时期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旅游商品的狭隘理解。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误把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理解为全部旅游商品,而人们生活所需的生活类工业品没有被纳入到旅游商品中,以至于各地开设的旅游商品店主要是旅游纪念品店、工艺品店和农副产品店。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旅游纪念品在旅游商品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旅游工艺品在旅游商品中的比重也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在一些工业落后地区,旅游工艺品在旅游商品中的占比稍高一些;而在一些大城市和工业发达地区,旅游工艺品在旅游商品中的占比越来越低。游客对“华而不实”的工艺品的兴趣是逐渐降低的,其购买量也逐年下降。尤其在出境游比例扩大后,游客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在旅游购物中占比微乎其微。这些出境游客主要购买的是生活类工业品,包括化妆品、服装、鞋、包、电子产品等。

近年来,在国内的旅游商品销售中,生活类工业品在高速增加,在旅游购物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旅游时,游客购买的生活类工业品在旅游购物中的比重已高达80%。

为了和过去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为主的传统旅游商品相区别,我们把包含了生活类工业品等的旅游商品称为大旅游商品。

事实上,在大旅游商品做得好的地区,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和旅游购物绝对值都是巨大的。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向全品类的大旅游商品发展成为旅游商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趋势二:向生活化方向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主要强调文化、科技特征。经营者多从文化、科技角度去设计、研发、销售旅游商品,形成了旅游商品市场上貌似新产品很多,但游客购买量却不大的“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片面强调文化,结果造成印有景区图案、标志或者著名景观造型的商品比比皆是,而商品的功能反而被忽视。

反观国外的旅游商品,普遍没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无论在电子产品上还是在服装、鞋、帽、箱包等上面,很少看到文化符号、景区的名字、图案等。没有文化特征为什么游客喜欢?有人说是因为国外的商品有品牌。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国外没有品牌的、能提高生活品质的商品也被游客大量购买。

为提高生活品质而开发旅游商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中国旅游商品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是中国原创商品能够走出去的必然趋势。

趋势三:各类旅游商品同步发展并相互促进

无论是传统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还是新型的生活类工业品,它们既有各自的发展方向,又在互相促进,不断创新。目前,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在向实用化、生活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那些冷冰冰的工业品也借鉴了很多传统工艺品的图案、纹饰、造型等,使工业品在保留实用性的同时,更有艺术性、观赏性,也易于受到游客的喜爱。

不同类别的产品,包括农副产品,它们的包装也有很大变化,已不再是简单的传统纸盒、粗布布袋、印有花纹的传统纹饰的包装材料,而是一种新型的包装材料,既简洁又生动,又有实用性,还具有安全性。

趋势四:旅游商品销售与“游”深度结合

长期以来,旅游商品销售主要是在专门的旅游购物店或普通商店的自然销售。大多数商店与旅游关联不大,更没有主动与旅游相结合。现在很多商店已经开始与旅游结合来销售旅游商品,包括商店位置的选择,建设特色商业街、特色购物街,针对游客宣传促销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旅游商品的销售,使人们在旅游的时候得到方便轻松的购物享受。尤其是商业街和商店内外旅游吸引物的出现,使旅游购物店、旅游商业街、旅游购物街呈现景点化趋势。

趋势五:旅游商品与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同步发展

人们一讲到旅游商品销售的地点就谈到景区。其实旅游商品的主要购物地点不是在景区,景区只是旅游目的地中的一部分。旅游商品销售主要在特色商业街、特色购物街和商场、商店,包括工厂店、免税店、保税店等。

很长一段时间,旅游目的地建设很少被提及,人们主要重视旅游酒店和旅游景区的建设,甚至把景区当成了旅游目的地。景区的主要作用是供游客游览。人们在景区里面主要目的是“游”。

旅游目的地的主要作用则包括了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旅游目的地是包括旅游景区的一个完整的旅游服务系统,让游客不光是游,还要留下来,在这里住,在这里吃,在这里玩,在这里娱乐,在这里购物,而旅游购物所买到的商品就是旅游商品。所以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好坏与旅游购物密切相关。

像香港、新加坡等地都是比较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它们将旅游中的各要素融合在一起,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又享受了购物的乐趣。现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突出旅游目的地特色的旅游商品也大量出现。旅游目的地也越来越重视旅游商品的销售,旅游商品与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同步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趋势六:旅游购物店与互联网融合

传统的旅游购物店都是一些实体店。互联网出现之后,实体店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做一些宣传,更深的融合比较少。而利用互联网电商开店,直接就能把货物卖给所有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不是在旅游中购买商品,因此也很难把电商的销售计算为旅游购物或旅游商品销售。

现在出现的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模式,也就是O2O模式,人们在线上浏览选择商品,并在旅游中寻着途径到线下的实体店里确认选择,并在线上付费。这种新的模式对旅游商品的销售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微店等,也在尝试进行旅游商品的销售。但是,无论哪种利用互联网的旅游商品销售模式,都要考虑到旅游的特点,游客的需求。

有人提出未来互联网将取代实体店,旅游购物将不存在,这是非常荒唐的。游客在旅游中逛实体店本身就有游的感觉,是一种享受。旅游购物店与互联网不会互相取代,而是融合发展,并成为一种趋势。

旅游商品产业是旅游业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产业,也是旅游业中潜力最大的一个产业,更是一个关乎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顺应旅游商品的发展趋势,认真地、勇敢地、实事求是地面对,中国的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占比才能赶上旅游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旅游业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四、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因为疫情原因对旅游产业造成了很大冲击,等疫情过后相信旅游产业会有一个很大的爆发。

五、什么叫生态旅游?它的准确定义应该是怎样的?

Fennell&Smale(1992)则指出人类对於环境伦理信仰的变更,以及对於自然环境伤害的觉醒等一连串的结果,导致另一种选择性旅游的兴起,也就是生态旅游,而这样的旅游是一种不同於大众旅游的个体观光,是一种地区性发展,并以地方资源、经济、特色、生活为主的活动,其主要特色是当地提供资源、服务,而观光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则归当地居民所享有,经由供需合作的关系,使当地资源得以受到保存,并维持观光游憩活动,同时亦能藉此获得当地的保护经费,使景观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虽然生态旅游的定义各家不同,但经过本研究的整理归纳后,发现到大家对於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其实都大同小异,而本论文也将生态旅游的定义归纳整理为认知上及情意上两个层面:在认知方面,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原则下所发展的一种旅游模式,其目标在使自然生态及文化传统的观光资源得以永续经营。在情意方面,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以保育自然环境及关怀当地住民福祉为发展目标。总之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是在选定的自然区域中规划出游憩基地以及可供游憩的生态资源,且标释出它与邻近社会经济区域的联结所发展出的旅游模式(Kurt Kutay, 1989),并强调到自然野地的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活动不但可以保育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增进了当地人民的福祉。

中新网上海9月15日电 (记者 许婧)以“智慧生态与旅游业转型”为主题的2019长三角生态旅游高峰论坛15日在上海举行,政企学界代表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不同视角出发,对“长三角生态旅游”的现状、前景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网友喜爱的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线路)”榜单同步发布,包括“春游踏青杭州两日亲子游线路”在内的4条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线路)上榜。

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结合生态旅游的特点,作题为《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生态要素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生态挖潜空间巨大。乡村是生态旅游的天然场所,而生态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在题为《从生态旅游到旅游生态:一体化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中分析了生态旅游区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深入解读了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生态旅游的背景意义。他表示,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转换思维,要从旅游要素逻辑、旅游投资逻辑、旅游发展逻辑等方面重新思考发现问题,寻求方案、满足期待、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