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有时候报旅行社旅游价格会很低?

以2011年左右的长沙往返华东五市双卧七日游为例

旅行社价格:批发商对同行旅行社报价699元/人结算,旅行社门市留底利润200,对游客报价899元/人结算

行程参考:

D1 长沙乘火车硬卧前往杭州。

D2 抵达杭州,游览西湖、西溪湿地二期、清河坊街,晚上推荐自费宋城180元/人。

D3 参观杭州丝绸博物馆,乘车前往乌镇,途径桐乡品杭白菊,游览东栅景区后前往苏州,晚上推荐自费夜游护城河,听评弹120元/人。

D4 参观苏州珍珠馆,游览狮子林和苏州博物馆,后前往无锡,观赏紫砂壶工艺,下午推荐自费灵山大佛180元/人。后前往南京。

D5 游览雨花台和中山陵,结束后乘车前往上海,晚上推荐水陆空上海夜景180元/人

D6 逛外滩和南京路步行街,访问国医同仁堂,车游南浦大桥和外观中国馆,后乘火车卧铺返回长沙

D7 抵达长沙,结束行程。

费用包含:

1.当地准三住宿,升级一晚准四

2.含4早5正,正餐标15

3.含空调旅游车,一人一座

4.含行程所述景区大门票,即西溪湿地二期、乌镇东栅、狮子林

5.含中文导游

-*-*-*-*-*-*-*-*-*-*-分割线-*-*-*-*-*-*-*-*-*-*-

好吧,自己算算价格,自由行会是多少

第一往返火车硬卧220+240=460元

第二7天或者如家的住宿:130*4/2=260元

第三用餐暂时不考虑

第四车费暂定杭州-乌镇30+乌镇-苏州20+苏州-无锡10+无锡-南京50-南京-上海80=190元(还不算城市公交地铁)

第五门票西溪湿地二期30+乌镇东栅100+狮子林30=160元

嗯合计:1070元

-*-*-*-*-*-*-*-*-*-*-分割线-*-*-*-*-*-*-*-*-*-*-

为什么价格差距那么大,为什么旅行社价格会这么便宜?

为!

什!

么!

下面,我来拆分一下旅行社的报价,并且做单独的说明

-*-*-*-*-*-*-*-*-*-*-分割线-*-*-*-*-*-*-*-*-*-*-

火车票:

这个不说了,没优惠,真的没优惠!

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比窗口票更贵!

因为旅行社要掌控一定的火车票,保证自己的报名能顺利成行,就必须预控火车票!

预控火车票有两种方式

第一是提前划拨计划,在铁路局取得计划票,盈亏自负,而且不一定拿的了,这个基本上一般的旅行社没那个实力

第二是,找黄牛,找票贩子。

你没看错,旅行社会找黄牛和票贩子!

但是因为长期的合作关系,票贩子不会抬太高的价格给旅行社,一般说来也就是20到30一张,黄金周等特殊时期是50一张

也就是说,在票源紧张的情况下,华东五市的火车票:长沙到杭州、上海回长沙的火车票成本在460+40=500元!

住宿:

旅行社承诺的4晚住宿,其中3晚准三1晚准四。

首先准三是什么意思?

准三就是说,酒店的设施设备、住宿条件包括房间面积、床上用品、洗浴用品、服务范围达到了国家旅游局评定的三星级酒店标准,但限于酒店经营决策、开业年限等各方面因素未申报挂星评定。

通俗的说,7天连锁、如家连锁这种酒店就是准三星,也就是经济连锁酒店的标准就是准三星。

好了,说回来价格,一般旅行社采购的这些酒店的位置稍微比较偏僻、人流量小或者一般的散客不会去的酒店,采购价格一般说来是80元含早。

也就是说,住宿费用为80*4/2=160元

膳食:

行程里面标注5个正餐,正餐标达到15元/人,在旅行社实际操作中,一般直接和餐厅签订协议,餐标只有12,然后导游要揩点油水,多少不等,一般1块到2块,也就是说餐标是100到110元/桌。还要保证8菜1汤。所以这个价格能吃好是几乎不可能的时候。

好了说会旅行社成本:膳食费用:12*5=60元

车辆:

以33+2座旅游车计算,车费为2900元跑5天(为什么这么便宜,我后面说),一辆车按照25人算。

车辆费用:2900/25=116元

门票:

旅行社和景区之间有协议价格,这个大家没异议吧,那我直接算了:

西溪湿地二期5+乌镇东栅35+狮子林18=58元

导游:

免(后面告诉你为什么不要导游费用)

合计一下:

费用是:火车500+住宿160+膳食60+车费116+门票58=900元

PS:貌似也没有低到699吧,有人会这么说,而且旅行社赚什么呢?

好吧,我把旅行社操作中的潜规则现在公布出来,万变不离其宗,大家以后可以举一反三

-*-*-*-*-*-*-*-*-*-*-分割线-*-*-*-*-*-*-*-*-*-*-

关于购物店:

旅行社提供的行程,出去两天火车,有五天在走行程,其中有以下几个购物店在等着大家:

杭州丝绸博物馆、桐乡杭白菊基地、苏州珍珠馆、无锡紫砂工艺、上海国医同仁堂。

嗯,不多,确实不多,平均下来一天一个,算是很合理公道的,一般说来华东旅游还是比较正常的,这些购物店大家只用配合进去逛逛,买不买无所谓,不会强迫消费,当然,你不买导游当然也会不高兴,只是不会想云南的导游会那个啥。

另外,这些购物店会给旅行社签订协议,进去一个人,不管购物还是不购物,都会签单返款,具体的就是

杭州丝绸40、桐乡杭白菊20、苏州珍珠20、无锡紫砂20、上海同仁堂50

合计:150元

也就是说,这要旅行社安排的人过去,行程里面大家配合去里面呆半个小时左右,那么你就为旅行社创造了150元的收益,这些收益是反哺给你报名的价格的。

那么成本就变成了900-150=750元

这样负出账面50元,怎么来填平这个账面呢?

还是差一截

没事,还有导游强制上缴80元,

这样账面就从亏50元,变成了赚30元。

如果你购物了

那么导游、司机和旅行社都会有利益分配,举个栗子,如果你在丝绸博物馆购买了一床缠丝被,购买价格为800元,成本大概200元,利润600按照4/4/2分配,即:利润旅行社分配40%,司机导游40%,全陪20%,如果没有全陪,那么全陪分配部分归旅行社,就是说,你购买了800元的缠丝被,旅行社赚360,导游赚120,司机赚120。

关于自费

大家也要注意到行程里面有四个自费项目,自费是导游赚钱的重点,尤其是旅游法以后削弱了购物店,所以自费游览更加凸显重要。

这个行程里面的四个自费项目的成本,我来揭开给大家

杭州宋城,自费180,旅行社预定80

苏州夜景,自费120,旅行社预定40

上海夜景,自费180,旅行社预定80+车游成本20

无锡灵山,自费180,旅行社预定60

好,如果大家配合都去了,那么利润就是100+80+80+120=380元

-*-*-*-*-*-*-*-*-*-*-分割线-*-*-*-*-*-*-*-*-*-*-

好了,现在来做导游这方面的视角

如果我是一个导游,不给我工资,反让我花80元的人均来购买这个团,来带这样一个25人的购物团,可以还是不可以??

按照11年左右的情况,一个有经验的老导游是愿意的。为什么?

1.接团时候按照100的人均,上缴公司2000元。

2.25人里面5天时间进5个购物店,按照以下计算:

丝绸:人均消费200元,全团5000元,成本1/4即1250元,利润:3750,分配750

菊花:人均消费80元,全团2000元,成本1/2即1000元,利润:1000,分配200

珍珠,人均消费50元,全团1250,成本1/2即600,利润:600,分配120

紫砂,人均消费20元,全团500,成本1/2即250,利润250,分配50

国医,人均消费100元,全团2500,成本1/3即750,利润1750,分配350

合计购物赚到:1470元

3.自费一般说来按照以下计算:

宋城:保守估计20人:人均100,利润2000,分配400

苏州:保守估计20人,人均80,利润1600,分配320

上海,保守估计20人,人均80,利润1600,分配320

无锡,几乎全体25人,人均120,利润3000,分配600

合计自费赚到:1640元

这样算下来:

导游能从一般行情里面转到1470+1640=3100元

除开上缴公司的2000元,还能赚1100元,每天200元多一点

能达到导游的正常日均工资了!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这种团队导游带下来是不会亏的,只是赚多与赚少的情况

另外:

导游赚的钱和司机是一样多的,而且司机不用上交旅行社,

看上去司机比导游赚钱

其实不然,刚才说的五天2900的车费是成本,就是车队的车辆损耗和油费成本,过路费那些都是司机自己贴的,尤其是中国的高速公路过路费大家都懂的

所以司机也不必导游赚得多

-*-*-*-*-*-*-*-*-*-*-分割线-*-*-*-*-*-*-*-*-*-*-

奇葩!

也不是没有奇葩,像前段时间云南1块钱双飞游的客人去了以后一分钱购物不买,一毛钱自费不去的也有,

但是总体比较少

也有土豪的团队,曾经有土豪把华东旅游当作西欧游了,出手阔绰,光买缠丝被的消费都让购物商店宁愿当场叫来顺丰,负责顺丰包邮!

总之

都有带这种旅游团基本不会亏,多数是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而已

-*-*-*-*-*-*-*-*-*-*-分割线-*-*-*-*-*-*-*-*-*-*-

说回来旅行社

旅行社赚什么?大家也会很清楚了

除了账面上的30元,还有其他上缴和利益分配。

很多旅行社都抱怨散客团队事儿多,但是基本都在痛并快乐着!

二、旅游产品效果和意义?

旅游产品(Tourist Product)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可进入性和旅游服务。

旅游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一)综合性

从旅游者角度看,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乃是一种总体性产品,是各有关旅游企业为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而提供设施和服务的总和。大多数旅游者前往某一目的地旅游做出购买决定时,都不仅仅考虑一项服务或产品,而是将多项服务或产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例如,一个度假旅游者在选择度假目的地的游览点或参观点的同时,还考虑该地的住宿、交通、饮食等一系列的设施和服务情况。在这个意义上,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或集合产品。

国外有些经济学家说,旅游业是所有工业的综合。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旅游产品的涉及面比任何经济部门都要广。任何一个部门(即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整个产品的滞销。

 (二)无形性

旅游产品是各种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的设施和服务。无形的部分在旅游产品中起主导作用。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是凭消费者的印象、感受评价和衡量的。

(三)不可转移性

旅游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其商品仍固定在原来的定位上。旅游者只能到旅游产品的生产所在地进行消费。这一点,一方面补充和完善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同时也是交通运输成为实现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后,这种买卖交易并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而只是使用权的转移。

 (四)时间性

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后,旅游企业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有关产品的使用权。一旦买方未能按时使用,便须重新购买并承担因不能按时使用而给卖方带来的损失。对旅游企业来讲,旅游产品的效用是不能积存起来留待日后出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将自然消失,而且永远不复存在。因为新的一天来临时,它将表现新的价值。所以旅游产品的效用和价值不仅固定在地点上,而且固定在时间上。因此,旅游产品表现出较强时间性的特点。

(五)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旅游产品一般都是在旅游者来到生产地点时,才予生产并交付其使用权的。服务活动的完成需要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共同参与。在这个意义上,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并在同地发生的,在同一时间内,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也就是旅游企业生产和交付旅游产品的过程。这种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或不可分割性是旅游产品市场营销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特点。

(六)需求弹性大与替代性强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大。在旅游市场中存在着平季、淡季和旺季之别,导致旅游产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弹性。

旅游产品有很强的替代性有二层意思:一是旅游虽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但不像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在我国,目前旅游仍是一种高档的奢侈品,要想去旅游,就得放弃另一种需求。第二层意思是旅游者可以选择旅游线路、目的地、饭店和交通工具。

(七)后效性

旅游者只有在消费过程全部结束后,才能对旅游产品质量做出全面、确切的评价。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的理解是其期望质量与经历质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期望质量是旅游者实际购买之前,根据所获得的有关旅游产品的各种信息,对产品质量进行的评价。如果期望质量高于实际的经历质量,顾客就会产生不满,也不会进行重复购买,而且会产生对企业不利的口头宣传。因此,旅游企业不能把对旅游者面对面服务的完成看做是整个销售活动的结束。

(八)脆弱性

旅游产品的脆弱性是指,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是由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无形性和不可贮存的特点决定的。旅游产品各组成部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质和量的比例,提供各组成部分产品的部门或行业之间也必须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对整体旅游产品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各种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

三、从全域旅游角度谈谈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不仅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落实和深化,而且是顺应当今国民旅游、散客化旅游和自驾车旅游为主流的消费市场需求,促进供需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域旅游模式要求在全域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要素,统筹条块分割的规划建设,建立综合协调的旅游管理体制,同时在全域范围内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合理布局,促进旅游开发的共建共享。

一、全域旅游营销的特点是什么

1、全域旅游营销是各景区、各市县村镇联动的营销

2、全域旅游营销是带有外溢效应的营销

二、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创新

1、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视角转变:从景点营销到整合营销

2、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传播方式的转变:从权威式传播到个性化传播

3、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内容的转变:从重点产品到全程体验

4、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组织方式的转变:从单一部门到综合协调

5、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的绩效评估:从经济收益到综合效益

三、构建全新的城市营销格局

1、重塑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战略

一是资源依赖型城市的转型。二是超大型城市功能疏解。三是中小城市特色化发展。

2、重建城市品牌

3、构建城市产品体系

4、搭建传播平台

5、协同城市营销组织实施

6、统筹内外部营销

四、如何做好全域旅游营销

1、沉淀文化优势,打造精准品牌定位

2、区分省内外市场,构建立体传播渠道

3、激活策划灵感,打造值得期待的节庆品牌

4、强化利益驱动,形成高效的组织机制

5、游客体验至上,做好产品创新和服务保障

6、全流程监管,做好全域品牌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