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吾言吾言是什么成语?
三言两语 [sān yán liǎng yǔ] 基本释义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出 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
二、一人三审吾身什么意思?
应该是三省吾身,这是一个成语,拼音sānxǐng wú shēn,出自《论语·学而》。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三省吾身sānxǐng wú shēn,常从多方面审视自我。
三,含多之义,可指多次、多方面。
省,《说文》『视也。』,审视。省己,谓反省。
【出处】《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郑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事是否不忠?与人交友是否无信?是否教人为而己不为?
另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注:习,古无复习、再读之意。传,必有再读,不存在「传不复习」。⇒此译,字义不通,道理不通,失其原本哲理。
【相关典籍】《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郑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言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为人知而不恼怒,不亦君子乎?
注:《说文》『说,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谈说而释,言传也;文通。学师之所教,习师之所为;承之传之即是学习;理通。
三、“语”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吾”?“雪”下边为什么是睡下来的山?
“语”:左边是言字旁,是“说”的意思;右边是“吾”是说话人的自称。“语”的最早意思也就是“我说”,渐渐演变成“说”的意思。
“雪”下面部分应理解为“风”之意:“雪”字下面部分的左边三横为风,右边一竖结合三横为一股“风”,综上,上面的“雨”遇到下面的冷“风”自然就冰冻成“雪”了
四、表示无需多言的意思的成语是什么?
表示无需多言的意思的成语如下:
1、多说无益
【拼音】:duō shuō wú yì
【解释】:话即使说再多,不切中要义也是没有益处的,通俗点解释就是说再多的话,解释再多也没有用处。
【出处】:故事故事,便是故去的事情了,多说无益。——《烽火戏诸侯》
【举例造句】:愿你我江湖永别后会无期,道别的话多说无益,祝你无边落木萧萧下、西出阳关无故人、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2、至敬无文
【拼音】: zhì jìng wú é
【解释】: 敬:崇敬;文:修饰。真正的敬意无需用客套的形式来表现。
【出处】: 《礼记·礼器》:“至敬无文,父党无容。”
【举例造句】: 斯皆至敬无文,贵诚重质。(《隋书·礼仪志》)
3、口无择言
【拼音】: kǒu wú zé yán
【解释】: 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出处】: 《孝经·卿大夫章》:“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后汉书·刘般传》:“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
【举例造句】: 心根孝友,器包礼乐,动蹑思后,故口无择言。 ★唐·张说《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
4、心照不宣
【拼音】: xīn zhào bù xuān
【解释】: 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出处】: 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后作“心照不宣”。
【举例造句】: 哦,哦,那算是我多说了,你是老门槛,我们心照不宣,是不是! ★茅盾《子夜》十一
5、不胫而走
【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解释】: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出处】: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举例造句】: 袁伯珍慌忙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检点一番;别的一样不缺,只有金银首饰和钞票洋钱,却一概不胫而走。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6、心领神会
【拼音】: xīn lǐng shén huì
【解释】: 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出处】: 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举例造句】: 闻语法要,辄心领神会。 ★明·赵弼《觉寿居士传》
7、心心相印
【拼音】: xīn xīn xiāng yìn
【解释】: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处】: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举例造句】: 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8、心中有数
【拼音】: xīn zhōng yǒu shù
【解释】: 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出处】: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举例造句】: 春玲要先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东山交锋做准备。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