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湖的别名叫什么?
不是叫“西湖子”,而是叫“西子湖”,源自宋代苏轼(苏东坡)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是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二、西湖古时候称为什么?
1.西湖文化名字由来:
杭州西湖的名称,最早据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认为,武林山即今灵隐、天竺一带群山的总称,而发源于这一带的南涧,北涧等山涧汇合为金沙涧,东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见于记载的西湖的名字。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此时衍生出西湖较早的另外两个古称:明圣湖和金牛湖。
出现“西”湖之称,是由于早前的钱塘县城,隋以后从位处西湖之西,迁建到西湖之东,也就是原来在城东的钱塘湖,现在位于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这和全国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样的。至迟在唐代,“西湖”这个称呼已经被频繁使用,同样是白居易诗文,就经常用“西湖”一词,如其诗题有《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西湖别》等等。
北宋诗人苏轼(东坡)在他的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唱后,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
除上文提及的名称外,西湖尚有众多别名,如:龙川、钱源、石函湖、放生池、上湖、高士湖、明月湖、美人湖等等。每个别名,各有来历。
三、杭州西湖的别称叫什么?
杭州西湖的别称叫明湖。
明湖,全名明圣湖, 杭州西湖的别名,出自于宋代曾巩的诗《西湖二月二十日》: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意思是:船只荡漾在明湖上,清澈的湖面好似镜子般照着我衰老的容颜。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
扩展资料
西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也比较高,在70%-85%之间。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等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
西湖周围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内峙外耸,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高峰、天马山、天竺山、五云山等,山体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侵蚀;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凤凰山、吴山、葛岭、宝石山等,山势较低,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易受水流溶蚀,多洞穴,烟霞、水乐、石屋、紫来、紫云等溶洞。
四、西湖的简称是什么?
西湖没有简称。
西湖常年四季分明,晴雨相间,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空气湿润 。西湖生态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系统,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