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庆阳有多少个节日?
你好很高兴为您回答:
庆阳本地有三个最隆重的节日,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
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是由庆阳市创办的国家级民俗文化节。庆阳代表性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非常丰富,剪纸、香包刺绣、皮影、道情、民歌、社火、窑洞民居、荷花舞、面塑、五蝠皮鼓等等,每一样都堪称陇东一绝。
香包节以快捷的方式起到了全方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作用,高高树起了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旗帜。
香包节极大地提高了庆阳知名度,重塑了庆阳的对外形象和庆阳文化之魂,使国内外更多的人士领略了庆阳的美丽神奇。
香包文化
全国的节会如雨后春笋,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创办两三年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和效果,这样成功的先例在全国不多,对一个封闭而落后新建市来讲更是难能可贵。这样的局面应该倍加珍惜,尤其对一个尚属幼龄的地方性文化节会更加应倍加爱护。一件事若有了好的开端,就是贵在坚持,在不断完善提升思路的同时坚持使其取得最大最终的成效。庆阳人应以理性和发展的态度,更有耐心地认识香包节,看待香包节,坚持把香包节办好。
二、庆阳市西峰小崆峒旅游文化节
小崆峒风景旅游区现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有观音阁、大雄宝殿、无量大殿、历史碑林、民俗博物馆、岳飞满江红碑林、岐伯大殿等景点25处。新建陇东农耕民俗文化村、陇东名吃一条街、陇东民俗文化产品一条街、四合院宾馆、拓展训练基地等旅游项目,景区整体开发完成后,小崆峒成为陇东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民俗文化博览中心、地质科研观光基地和“庆阳黄土风情游”。小崆峒山景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举办庙会,香客游人纷至沓来,敬神观景,游山朝拜,休闲娱乐,小崆峒已成为陇上董志塬人民旅游朝拜的一处胜境。
三、中国庆阳周祖农耕文化节
庆阳已经成为甘肃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中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基地。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的“中国优质苹果之乡”、“中国黄花菜之乡”“中国小杂粮之乡”,被国家林业总局命名“中国杏乡”。
悠久的周祖农耕历史还孕育了庆阳独特的民俗风情。庆阳民俗文化独巨特色,庆阳香包绣制、庆阳唢呐艺术、环县道情皮影、庆阳剪纸、窑洞营造技艺等五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庆阳周祖农耕文化节期间,将举行中国“三农”科学发展论坛、文化产业发展论坛,还将把周祖农耕文化历史和现代农业成果分别展出。同时,还将举行周祖祭典。
以上就是庆阳本土的相关节日,庆阳人秉持着周祖农耕精神,生生的扎根故乡,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这自己的家乡,每年庆阳都会举办,这三个属于庆阳人的重要节日,通过节日的举办,也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这片红色沃土上的人们,如何传承与发扬,古代先人们的智慧与勤劳。
最后欢迎大家来庆阳做客,来庆阳体验不一样的民俗。
回答完毕,望采纳,谢谢!
二、庆阳西峰概况是什么?
很高兴为您回答:
庆阳市西峰区概况
——位置优越的高原腹地。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座落在素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是庆阳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全区辖5镇2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18个社区;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87万亩;人口39.5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23.5万人,有汉、回、满、藏、壮、朝鲜等12个民族。西峰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1421,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呈扇形,南北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以董志、彭原两镇为中心的董志塬,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之说。西峰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年日照2400一2600小时,年降水400一600毫米,年均气温9.9℃,无霜期175天,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年均300天以上。
——久负盛名的文明古地。20万年前,西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仰韶、齐家文化遗址遍布全区。公刘曾在此“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和传统农业的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因是古长安北去宁夏萧关古道之要冲和定边食盐集散地,历经明清成为陇东重镇,开始有西峰之称,清同治年间在此设市筑城。1949年8月,设立西峰市﹙县级﹚,1950年6月西峰市撤销,划归庆阳县管辖;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与庆阳县分设建市;2002年6月,撤市设区。开凿于北魏永平年间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温泉老公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小崆峒景区被称为黄土高原的“天然标本园”。民俗文化绚丽多彩,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被誉为“陇东四绝”。
——物产丰饶的“陇东粮仓”。西峰是天然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历史上就有“陇东粮仓”之美誉,盛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糜子、胡麻、洋芋、黄豆等,粮食产量年/等众多下游企业不断集聚。“两大园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入驻规模企业23户,产业“高地”、工业“洼地”效应初步显现。区内以砂石、粘土、石英砂为代表的优质矿种分布广泛,极易开发。马莲河、蒲河两条大河流总径流量达8.43亿立方米,河流长50.50公里,境内拥有丰富的潜层地下水,储量达43.4亿立方米,天然矿泉水年开采量在1000吨以上。
——联通三省的“旱原码头”。西峰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宁夏的官道和南北货物交易集散地,史载“控振萧关,襟带秦岭”。全区现有各类专业市场30多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香包民俗文化节、农耕文化节等节会活动盛况空前。西峰交通顺畅,通讯发达,省道202线、西长风高速与正在建设的银西铁路贯穿全境,城乡道路纵横交错,庆阳机场航班直达兰州、西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银川、敦煌,三大通讯网数字化无缝隙覆盖全境,五大国有银行和甘肃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均设有服务机构。全区现有各类营运汽车1.3万辆,年客运量达352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59676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2297.61万吨,货物周转量382359.3万吨公里。
——迅速崛起的“陇上明珠”。近年来,全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五个走在前”的工作定位,深入推进“11235”发展战略,突出做好“城市出形象、产业上水平”两篇大文章,全区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9.5亿元,增长6.8%;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亿元,增长2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9亿元,增长7.4%;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0.47亿元和10.11亿元,增长8.4%和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699元,增长8.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884元,增长9.1%。
三、2021安宁桃花会开幕式时间?
第38届兰州桃花旅游节将于2021年4月17日在安宁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隆重开幕,历时8个月。
四、大家都在问
很高兴为您回答:
庆阳市西峰区概况
——位置优越的高原腹地。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座落在素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是庆阳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全区辖5镇2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18个社区;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87万亩;人口39.5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23.5万人,有汉、回、满、藏、壮、朝鲜等12个民族。西峰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1421,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呈扇形,南北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以董志、彭原两镇为中心的董志塬,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之说。西峰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年日照2400一2600小时,年降水400一600毫米,年均气温9.9℃,无霜期175天,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年均300天以上。
——久负盛名的文明古地。20万年前,西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仰韶、齐家文化遗址遍布全区。公刘曾在此“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和传统农业的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因是古长安北去宁夏萧关古道之要冲和定边食盐集散地,历经明清成为陇东重镇,开始有西峰之称,清同治年间在此设市筑城。1949年8月,设立西峰市﹙县级﹚,1950年6月西峰市撤销,划归庆阳县管辖;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与庆阳县分设建市;2002年6月,撤市设区。开凿于北魏永平年间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温泉老公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小崆峒景区被称为黄土高原的“天然标本园”。民俗文化绚丽多彩,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被誉为“陇东四绝”。
——物产丰饶的“陇东粮仓”。西峰是天然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历史上就有“陇东粮仓”之美誉,盛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糜子、胡麻、洋芋、黄豆等,粮食产量年/等众多下游企业不断集聚。“两大园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入驻规模企业23户,产业“高地”、工业“洼地”效应初步显现。区内以砂石、粘土、石英砂为代表的优质矿种分布广泛,极易开发。马莲河、蒲河两条大河流总径流量达8.43亿立方米,河流长50.50公里,境内拥有丰富的潜层地下水,储量达43.4亿立方米,天然矿泉水年开采量在1000吨以上。
——联通三省的“旱原码头”。西峰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宁夏的官道和南北货物交易集散地,史载“控振萧关,襟带秦岭”。全区现有各类专业市场30多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香包民俗文化节、农耕文化节等节会活动盛况空前。西峰交通顺畅,通讯发达,省道202线、西长风高速与正在建设的银西铁路贯穿全境,城乡道路纵横交错,庆阳机场航班直达兰州、西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银川、敦煌,三大通讯网数字化无缝隙覆盖全境,五大国有银行和甘肃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均设有服务机构。全区现有各类营运汽车1.3万辆,年客运量达352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59676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2297.61万吨,货物周转量382359.3万吨公里。
——迅速崛起的“陇上明珠”。近年来,全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五个走在前”的工作定位,深入推进“11235”发展战略,突出做好“城市出形象、产业上水平”两篇大文章,全区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9.5亿元,增长6.8%;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亿元,增长2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9亿元,增长7.4%;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0.47亿元和10.11亿元,增长8.4%和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699元,增长8.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884元,增长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