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经是四书五经吗?
我们现在通常说的四书五经应该包括七经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 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也就是说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其实加上《乐》经,原本六经,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给弄失传了。
《五经》越往后世流传,由于出现了很多的解释五经的著作,读书人在学习五经的同时还要学这些解释五经的书,因此,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以后唐朝累积加到十二经。宋朝变成十三经。
所以《四书》是从南宋时才确定下来的,《四书》自宋代以来是中国人必读的书,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蒙学读物与民间文艺,接受并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
《五经》只是十三经中的五部,《四书》的内容也与十三经重合,四书和五经在南宋被大儒朱熹定为中国人必须学习书目,合称为“四书五经”。
二、大家都在问
我们现在通常说的四书五经应该包括七经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 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也就是说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其实加上《乐》经,原本六经,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给弄失传了。
《五经》越往后世流传,由于出现了很多的解释五经的著作,读书人在学习五经的同时还要学这些解释五经的书,因此,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以后唐朝累积加到十二经。宋朝变成十三经。
所以《四书》是从南宋时才确定下来的,《四书》自宋代以来是中国人必读的书,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蒙学读物与民间文艺,接受并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
《五经》只是十三经中的五部,《四书》的内容也与十三经重合,四书和五经在南宋被大儒朱熹定为中国人必须学习书目,合称为“四书五经”。
三、五经和七经的区别?
所谓的五经,是指孔子或其弟子选编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部经典。《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以风最为生动、丰富;《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公文汇编,是历代统治者的“政治课本”;《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周易》号称群经之首,是周代卜筮之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七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东汉时加《论语》、《孝经》二经,演而为七经。区别就是书多书少
四、五战七书哪七本书?
五经: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客学子核心研习书经。
七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想必大家一定都听过五经七书吧。书籍内容博大精深,文化内涵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