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汛等级分为几个等级?

  一、应急响应级别

        防汛、防风应急响应划分为四个级别:IV级(一般)、III级(较重)、II级(严重)、I级(特别严重)在接到上级部门的暴雨、台风通知时,镇三防指挥部根据台风强度、降雨量、滑坡程度以及险情的实际情况,决定启动不同级别应急响应。

        (一)防汛、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镇分管三防工作的领导坐镇指挥,组织召开镇三防指挥机构成员单位防汛、防风会议,加强三防值班,密切注意汛情、热带气旋动向,通知村(社区)、驻点做好防汛、防御热带气旋的准备。

        (二)防汛、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启动防汛、防风Ⅲ级应急预案,镇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组织召开镇三防指挥机构成员单位防汛、防风会议,部署防汛、防风工作;各驻点领导、干部下乡指导各村(社区)做好各项防御工作。

        (三)防汛、防风Ⅱ级应急响应

启动防汛、防风Ⅱ级抢险应急预案,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召开镇三防指挥机构成员单位防暴雨、防台会议,进行防暴雨、防台风紧急会商。所有村(社区)、驻点干部实行24小时全员值班,驻点干部驻守防汛、防风第一线,指导村(社区)检查、落实各项防御措施、转移安置和救灾抢险工作。

        (四)防汛、防风Ⅰ级应急响应

        启动防汛、防风Ⅰ级抢险应急预案,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防御、人员转移和抢险救灾工作;召开防御强暴雨、强台风紧急会议,进行紧急动员部署;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防强暴雨、防强台风、转移人员和抢险救灾工作;所有村(社区)、驻点干部实行24小时全员值班,各驻点干部驻守防强暴雨、防强台风第一线,指导村(社区)检查、落实各项防御措施、转移安置和救灾抢险工作。

二、天气警报等级和颜色?

按等级排名为:蓝、黄、橙、红色。 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严重、严重和特别严重。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而台风、暴雨、寒冷3种预警信号的黑色预警信号成为历史,统一以红色为最高等级。

三、福建暴雨预警信号总共几级?

福建暴雨预警信号总共有四级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规定,蓝色预警信号是最低级别,表示可能出现暴雨、雷电等天气,可能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黄色预警信号是次高级别,表示天气条件较为复杂、不稳定,可能导致灾害发生,需警惕

橙色预警信号是较高级别,表示可能发生较重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天气,可能引发城乡内涝、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

红色预警信号是最高级别,表示可能发生极端恶劣天气,可能造成大面积内涝、洪水、山体滑坡、建筑物倒塌等重大灾害

对于福建省的人们而言,了解这四种预警信号的含义和对应的应急措施,能够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

四、天气预报下雨预警等级划分?

天气预报下雨预警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下雨预警等级的划分是按照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

1、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

2、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